粵出招吸港企北遷 促產業「上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7 08:50:35  


清遠市長陳家記:珠三角港企向清遠轉移的趨勢十分明顯,現在清遠有香港企業466家。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20多家香港傳媒、40多位媒體高層及隨行人員昨日抵達廣東清遠,清遠市長陳家記會見了訪問團,會見中,大多香港新聞界高層的關注點仍然是:珠三角許多港商面臨轉移,在這個過程中,是否政府有意安排? 
 
  香港《文匯報》報道,陳家記強調,企業轉移完全按照市場原則,同時他又透露,為鼓勵珠江三角洲產業向山區及東西兩翼轉移,加快山區及東西兩翼經濟發展,促進珠江三角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廣東省實際上是利用了政策槓桿,調動珠三角各地的積極性,其中最重要的兩條是:產業轉移企業繳納的流轉稅、所得稅(按財政體制屬當地留成部分)及轉移企業生產的GDP,珠三角地區和山區均可五五分成。 

  記者了解到,去年3月,廣東省政府為此專門頒布了《關於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試行)》(粵府〔2005〕22號)。 
 
  該意見出台的主要原因是:「外商到山區及東西兩翼投資動力不足,山區及東西兩翼特有優勢得不到充分發揮,經濟發展滯後;而珠江三角洲地區由於多年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經濟發展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招商引資優勢逐步弱化,經濟發展後勁乏力逐步顯現。」去年7月,廣東省政府在韶關又召開了「全省產業轉移工業園工作現場會」,省長黃華華和副省長游寧豐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 

  據陳家記介紹,珠三角港企向清遠轉移的趨勢十分明顯,現在清遠有香港企業466家,佔整個外商的71%,港商投資額近兩億美金,佔外資的58%。 
 
  香港記者問及:東莞企業搬遷轉移,是否政府有意安排到清遠?陳家記回答,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他強調,政府只是起引導作用,而企業從珠三角遷往東西兩翼,這是市場規律,以企業自身選擇為原則。近年來,清遠在承接產業轉移方面取得突出成績,是因為具備了諸多有利條件,如土地成本低,資源豐富等。 
 
  《關於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試行)》也確實規定,產業轉移「應遵循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山區及東西兩翼和珠江三角洲地區自願合作為前提,運用市場經濟的原則、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和企業的市場主體作用」。 
 
  同時,「意見」又規定,產業轉移應遵循利益共享原則。「在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稅政策的前提下,兼顧山區及東西兩翼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合作雙方的利益,對園區產生的稅收和規費地方分成部分,由合作雙方按商定比例分成,實現山區及東西兩翼和珠江三角洲地區的『雙贏』」。 
 
  意見還規定了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形式:由山區或東西兩翼地區政府在本地經國務院、省政府批准設立的開發區、工業園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中,整體或部分劃出一定面積的土地,設立產業轉移園區,由珠江三角洲地區政府負責組織規劃、投資、開發、建設和招商引資等工作,並按商定比例在一定時期內進行利益分成。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