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青藏鐵路首列車從哪出發?很可能是北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3 15:40:04  


拉薩河鐵路橋是青藏鐵路全綫唯一非標準設計的大型橋樑,全長928.85米。
  中評社香港6月23日電/有內部人士向媒體日前透露說,青海省格爾木市和西藏拉薩正籌備通車慶典,首列進藏列車很可能從北京開往拉薩。 

  《新聞晚報》昨日報道,預定將於7月1日通車的青藏鐵路,至今懸念重重:哪列火車先進藏,票價是多少,各發車地是否同時發車?所有這些問題,青藏鐵路總公司密不透風,鐵道部三緘其口,各路來西寧的記者打探不出消息,禁不住心焦。 

  21日,一位青藏鐵路總公司的工作人員說,該公司很多人都已在前天出發,去格爾木籌備通車慶典,而且,“通車慶典主會場在拉薩,分會場設在格爾木。”他還說,首列進藏列車很可能從北京開往拉薩。青藏鐵路總公司黨委工作部拒絕回答任何關於青藏鐵路的問題,因此,這種說法無法證實。 

  不過,某中央級媒體已分別在格爾木和拉薩設立了發稿中心,各自都有幾十名記者和技術人員在當地做準備工作。此間的媒體人士說,這至少說明,格爾木和拉薩兩個地點將上演重頭戲。另外,由於7月1日通車當天恰逢黨的生日,從北京發車開往拉薩便又順理成章。 
  
  21日下午,媒體記者登上了即將於7月1日開通試運營的青藏鐵路旅客列車,提前感受這條“綠色長龍”。 
  
  “喏,這就是準備跑拉薩的車!”幾位工人向記者指點著。說實話,也許你會失望:車身是綠色的,除了新舊程度外,竟與普通的旅客列車(“綠皮車”)看不出什麼區別來。不過,以貌取人不可取,更何況是青藏列車。 

  來自列車製造廠—青島南車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工人正手拎工具包,在車上、車下來回檢查。 
  
  因為嶄新,登上列車後,可以呼吸到新鮮的味道,讓人有些興奮。先來到硬臥車廂,車廂內每組鋪位頂頭的車廂壁上,都安裝有一個吸氧口,向上推起蓋子,按一下放氣孔,氧氣就呼呼地向外冒。再一按,氧氣停了。記者大吸了幾口氧氣,由於西寧的海拔只有2150多米,沒什麼特別的感覺。“現在你當然用不著了,上了高原它就是救命氣!”廠家的技術人員笑著說。 
  
  不僅硬臥床頭,在硬臥車廂另一端靠近窗戶的廂壁上,也有這樣的吸氧口。 
  
  為了抵禦青藏高原強烈的紫外線,列車車窗的雙層玻璃之間都裝上了防紫外線貼膜。針對高原山地顛簸的特點,每節車廂採用完善的氣囊減震系統,如果列車開起來,根本不必擔心顛簸。 
  
  此外,列車車體提高了電氣絕緣性能與防雷擊保護性能,能有效預防高原地區特有的“地滾雷”—在海拔高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附近,由於雲層低,雷電常常在地面滾過,能燒燬地面上的草木,極大威脅地面設施。 
  
  技術人員說,青藏客車首次裝用防雷系統,一系列的設備裝置保證了客車與客車之間、客車與大地之間形成等電位,有效地防範雷擊影響。 
  
  青藏列車不僅安全,而且舒適,人性化設計處處體現。將近2米長、1.5米寬的殘疾人廁所內,寬敞明亮,完全顛覆了此前對火車廁所的印象,相對於平常旅客列車上的狹小廁所,這個廁所真稱得上“奢華”,殘疾人可以搖著輪椅如廁,裏面的設施乾淨整潔,難怪有人說,青藏列車不亞於高檔賓館呢。(因為是偷著上去的,技術人員的姓名不便透露。) 
   
  青藏鐵路設計總工程師李金城通過科學合理地勘察選線,為國家節約工程投資總計約8億元。為了讓火車以最低成本安全通過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李金城在“生命禁區”裏跨越了無數生死關口。 
  
  李金城生於1963年10月,鐵道部第一勘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 
  
  李金城自2000年青藏鐵路初測工作全面展開,李金城擔任青藏鐵路設計總工程師。 
  
  李金城帶領隊伍深入唐古拉山區,在零下20多攝氏度的氣溫下,在泥濘的沼澤地裏,背負幾十斤重的設備,連續兩天一夜徒步行走,測量線路、論證方案。深夜,大家借著微弱的手電光亮繼續幹活。在極度缺氧的情況下,他們背著儀器,在沼澤中摸黑前行。就這樣,他們連續奮戰,終於弄清了這裡的地質情況。李金城又一次帶回了寶貴的勘測數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