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不進步,會被大陸挖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3 09:01:06  


北京大學最近重金挖走台灣的台大、政大教授,引起台灣學術界緊張。
  中評社香港7月3日電/最近北京大學重金挖走台灣的台大、政大教授,引起台灣學術界緊張。中國時報今天報道,台灣中研院院士管中閔、朱敬一均認為,由於去的學者只是單兵,尚無法發揮磁吸效應;但台灣必須有警惕,努力維持自己的領先地位,否則一旦落後,想再逆轉就難了。 

  朱敬一認為,未來如果大陸挖角的是大學校長或研究院院長層級的學者,一個牽一個的“肉粽效應”就可能發生。 

  報道說,包括香港的大學、德國智庫都曾向朱敬一挖角,價碼甚至高達年薪三十萬美元以上。但他認為,人過中年,要離開自己熟悉的地方到陌生地方新起爐灶,金錢通常已不是主要考慮因素,因此他最後都拒絕了。 

  “如果有社會地位的知名大學者被挖角到大陸去,那可能反映出該學者已覺得在台灣無從發揮了。”管中閔認為,在經濟領域,現階段還處於要素流動階段,可能因為薪水因素而赴大陸,因此影響性還不大。但在其他領域,已有台灣出身的大學者決定赴大陸的例子。 

  譬如,原先在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家姚其智生於上海,長於台灣,已是美國“諾貝爾獎級”電腦科學家。當年台灣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親自爭取他回台,結果敗給大陸的清華大學。“這樣的大學者就會產生號召力的效果,”他說。 

  管中閔警告,姚其智因為是從美國直接赴大陸,對社會影響還不大。但如果今天有一個本土養成的學者赴大陸,整個磁吸效應就真的“令人憂慮”。除了人文社會科學,更值得注意的是理工領域,“如果實驗室的主持人被挖走,等於整個領域倒退”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將會是台灣社會重大的損失。 

  管中閔地說,過去十五年,正是全世界變化最快的時間,如果台灣停滯不前,無法維持現今尚有領先的相對優勢,一旦落後,要再追上就很困難,就像台灣與韓國現在的情況一樣。 

  另外,近日返台參加台灣中研院院士會議的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表示,台灣的科技很強、人才多,但學術工作者薪資太低是嚴重問題;台灣應設法到世界各地找更多優秀人才加入,並以中國大陸為發展腹地,才能走出自己的路。 

  朱經武說,人才流動很正常、也是好事,台灣應該將眼光放遠,不必太在意台大、政大教授被北大挖走。他認為,台灣科技之路走得很堅定,相信“今天好,明天更好”,這方面人才也比香港多,很容易激發出新創意。 

  朱經武說,大陸發展面臨不少問題,但若能克服,然後安安穩穩的走,前景相當看好,將成為全世界不可忽視的勢力。台灣和香港都應該以中國大陸為發展腹地,才能具有全球競爭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