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屬價格飈昇下的"中國製造"圖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3 07:42:44  


  中評社香港5月3日電/進入2006年,有色金屬漲價愈演愈烈。有色金屬中,銅的表現最引人注目。國際銅價從4000美元漲至5000美元用了大約四個月時間,從5000美元漲至6000美元爲一個月的時間,而從6000美元漲至7000美元僅僅用了半個月,銅價的漲勢用“瘋狂”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新京報文章稱,面對有色金屬的一次次驚人之舉,投資者們直呼“看不明白”。 

  供需缺口雙向推動 

  五礦首席分析師張榮輝表示,如果回歸到2003年———此輪有色金屬價格上漲的初始,其根源在於供需缺口。 

  以銅爲例,全球精銅産量一直處於低速增長狀態,2000年至2004年,世界精銅産量的年均遞增率僅爲1.55%。銅供應增長在2005年仍缺口約20萬噸,這是由於自2005年下半年起,國際上頻繁爆發銅礦工人罷工事件,影響了銅礦和精銅的供應,從而支撑銅價持續走高。而高價又會繼續引發工會力爭提高工人工資,這將繼續擴大生産商生産受挫的可能性,抑制銅的擴産。 

  今年年初,全球庫存水平有明顯改善,倫敦金屬交易所的庫存從不及10萬噸增加到13萬噸左右,但比起歷史100萬噸的高位庫存,庫存總量仍處於相當低的水平。 

  “實際上,有更多證據表明供應面吃緊,降低需求似乎是遏制銅價大幅揚昇的惟一方法。”英商巴克萊資本國際在其報告中稱。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所的分析師張芳認爲,西方國家經濟的向好仍然是支撑銅價的最主要的因素。 

  張芳還强調,中國因素不容忽視。中國作爲銅消費大國,消費量已經佔到全球總量的20%,穩居世界第一。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中國政府將斥資9000億元人民幣用於中國電網建設,這意味著中國對金屬原材料和能源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另外,其他一些與中國國情相似的大國,如印度、巴西和俄羅斯等也均顯示出了對有色金屬需求的旺盛。
 基金的介入 

  張榮輝表示,目前投資基金的介入已成爲有色金屬價格持續走高的主要動力。從2005年起,商品期貨的超級牛市吸引了衆多投資者或投機者的蜂擁而至,這種瘋狂的暴利效益吸引了無數基金前赴後繼,推動商品價格的上漲一浪高過一浪。 

  對此平安證券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彭波也表示,目前銅的金融屬性已遠遠超出其商品屬性。就國內來看,房地産等投資受到宏觀調控後,有大量資金轉到有色金屬投資上來。 

  英商巴克萊銀行出具報告顯示,基金投資規模的增長勢頭幷沒有結束。2005年商品投資已達到了500億美元規模,幷預計將會在未來3年內繼續增加500億美元。 

  未來難料 

  “索羅斯說商品市場將會有10年大牛市,可怎麽看待這個‘牛市’很重要。”張榮輝表示,從目前經濟發展和通脹角度看,有色金屬的確呈現出很强的上昇趨勢。 

  而彭波認爲,未來銅等有色金屬價格將面臨回落,但回落的幅度有限,而且不排除再創新高的可能。 

  從需求角度看,高價金屬原料對相關製造業造成了擠壓,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需求,因此有色金屬價格將有可能回落。“但由於國際上製造業正在向中國轉移,中國對有色金屬需求十分旺盛,這些都抑制了價格回落的幅度。加之目前有色金屬已偏離了其商品屬性,表現更多爲金融屬性,不確定的因素大大增加,未來再改寫紀錄不是不可能。”彭波感嘆說。 

  原料企業有色金屬公司業績飈昇 

  4月前後,多家有色金屬企業公佈一季度業績,受國際銅價上漲形勢影響,業績都有大幅上漲,其中江西銅業淨利潤上漲96%,G銅都主營業務上漲75%,其中淨利潤上漲7%,另外銅的加工企業利潤也有上漲,G雲銅主營業務一季度收入增長91.3%. 

  在各公司的一季度業績公告中,都不敢忽視國際銅牛市的强勢背景。銅都認爲公司的“經營業績穩步提昇,創歷史最好水平”的主要原因在於基金强勢推動和銅價屢創新高。 

  雲銅由於2006年以來國際國內銅市場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揚,主産品産銷量也比上年同期明顯增加。公司預測,如果二季度價格沒有明顯大幅度下調,年初到下一報告期末本公司的累計淨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會增加150%-200%。 

  江西銅業受益于銅、金、銀價格上漲,報告期內,本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及淨利潤同比有了較大增長,實現主營業務收入人民幣45.1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34.8%。實現淨利潤人民幣9.14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96.3%。 

  申銀萬國證券分析師任雲鶴認爲,銅價一路高漲、高位運行對於國內銅企最爲首要的影響就是業績的快速、大幅的上漲,對於企業擴大産能刺激生産等作用是肯定的。 

  國際銅價的一路攀昇,讓銅企對2006年前景更加看好,但依然未能放鬆警惕,靈活的套期保值操作依然必要。江西銅業2005年報公佈了上半年在銅期貨上的套保頭寸遭受的賬面損失,平倉後相對期貨結算價少賺人民幣5.46億元。 

  江銅集團總經理何昌明曾表示,江銅參與期貨交易的目的就是鎖定價格,實現企業目標利潤,保持生産經營的正常進行。牟善同分析認爲,目前銅市上的波動也促使上游銅企在套期保值的參與和操作上趨于謹慎。

  五金企業“現在不是談利潤,而是考慮保本問題” 

  “現在不是談利潤多少的問題,而是要考慮能不能保住成本。”作爲中國電纜行業企業第5位的中國興樂集團的總經理虞一杰說。據他介紹,興樂集團每月要消耗掉1500噸銅材,近三年來,銅價從每噸14300元漲到昨天的39400元,高了幾乎三倍,但産品價格祗上調了60%.一般來說完成訂單的週期在三五個月至一年,“現在接到訂單一核算,還有兩個點的利潤,但到交貨後發現,保本都成困難。”虞一杰無奈地表示。 

  目前以銅、鋁、鋼爲主要原料的五金企業和建材企業都受到很大影響,電綫電纜、厨衛産品等價格都有上漲,而燈具、衛浴産品則普遍有10%的漲幅。 

  溫州唐先生的企業主要生産衛浴用品、鏡子等産品。一個多月前,預計不銹鋼原材料價格會上漲,唐先生多進了一批原材料庫存。現在,他企業所需的不銹鋼原材料價格約24000元/噸,比一個月前又貴了約1500元/噸。 

  由於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得企業的資金周轉不如以前。 

  虞一杰稱,對很多銅産品供應商來說,縮短結賬週期、加速資金流動也是一種降低風險的途徑。以前都是4到6個月的結賬週期,現在縮减爲2到3個月。 

  目前大多數五金企業祗能通過技術創新的方式部分化解成本壓力,通過加强質量控制、减少浪費等生産環節也可逐步“解壓”,有的企業則考慮在産品款式和功能上多下工夫,以獨特的産品吸引客戶,繼而適當提高價格,轉嫁部分因原材料漲價而帶來的壓力。 

  汽車製造零部件廠商飽受壓力調整低檔車産品結構 

  “沒有辦法啊,就像油價的上昇一樣,這個成本祗有我們自己去承擔,整車生産廠商是不會和我們一起分擔的。”上海衆力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總經理鄔全法說。 

  目前鋼材和有色金屬價格的上漲已經給上海衆力增加了3%-5%的生産成本,也祗有下游廠商如金屬深加工的企業等來消耗這部分增長的成本。 

  鄔全法表示,整車廠商祗有在成本上昇15%以上的時候才會考慮一些差價因素,零部件的價格才可能上漲。 

  中國汽車産業協會相關産業分會首席資訊分析師賈新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鋼材價格上昇主要影響的是零部件的價格,對於整車來說,受沖擊較大的是低檔車。他告訴記者,目前低檔車價位比較低,利潤空間很小,最少的祗有二三百元。現在很多低檔車舊款,漲價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漲價,反而像給老太太穿花衣裳,顯得不合時宜。 

  而主要生産中低檔車的浙江吉利則大量减少了低檔車的生産比例。“2005年,吉利生産的14.8萬輛車中高檔産品豪情、美日的産量分別爲4.8萬輛、7.6萬輛。而2006年第一季度,豪情産量由原來佔總産量的1/3降到了不足1/7,爲8700量,而美日到目前已經沒有再生産了。”賈新光告訴記者。 

  上海通用汽車一位人士表示:“公司幷不會因鋼材價格上漲而受到影響,2004年鋼材大漲價時,他們幾乎可以完全不需要考慮這些因素。” 

  家電企業成本增加出廠價格沒有漲 

  廣東志高空調北京産品管理中心總經理春晋京說,銅是空調最主要的原材料,佔了60%以上的份額。從去年10月到現在,銅的價格從36000元/噸瘋漲到了現在的72000元/噸。而廠家制定的出廠價格往往是1年內的價格,幷不會因爲外界因素輕易變動,目前廣東志高不會調整出廠價格,祗能通過降低通路費用來消化這種壓力。 

  格蘭仕、長虹空調等家電企業也表示幷沒有調高出廠價。 

  降低通路費用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廠家的促銷、降價力度。據了解,製造成本約佔空調整體成本的1/3.和去年相比,今年原材料中必需的鋼上漲70%,塑材上漲74%,銅上漲43%,原材料上漲使空調總成本上漲了15%-20%。不僅如此,洗衣機和冰箱也承受了一定壓力,在有些賣場單品價格上漲了50元-200元。 

  對於外界盛傳的家電企業可能結成價格聯盟以應對成本的上昇,春晋京認爲由於各家企業的産品質量、品牌價值以及競爭關係,價格聯盟的想法不太可能,即使嘗試了也不會堅持太久。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主任陸刃波認爲,到目前爲止,空調産品在技術上沒有太大的突破,同質化比較嚴重,而且在供大於求的前提下,空調漲價是很困難的,因此他認爲家電大幅漲價的可能性不是太大,反而還可以略微下降,特別是普通空調。 

  “原材料的漲價靠企業的規模和經營成本的降低來消化,它不具備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的條件。成本上漲還有利於行業加快品牌的集中度。”陸刃波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