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知識産權的保護急尋突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4 06:31:38  


近幾年中國企業知識産權保護意識有所提高,但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整體保護意識仍比較淡薄
  中評社香港5月4日電/目前,中國企業知識産權保護不僅面臨多頭管理、維權成本高、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等瓶頸,而且還遭到跨國公司濫用知識産權謀取壟斷利潤的夾擊 。 知識産權在部分跨國公司手中已從“權利”蛻變成打壓中國競爭、謀求更大利潤的“工具”,日益密集的專利“陷阱”成爲中國公司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 市場報文章如是說。

  內憂 有“知識”無“産權”
 
  企業保護意識淡薄 

  文章稱,近幾年中國企業知識産權保護意識有所提高,但受慣性思維的影響,整體保護意識仍然比較淡薄。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國家知識産權局的這兩個數字暴露出中國知識産權保護水平的低下。天津君匯律師事務所主任馬克偉說,中國每年取得省部級以上的重大科技成果有3萬多項,而申請專利的不到10%。 

  “企業知識産權保護意識淡薄與知識産權本身的特點有關。”談到公司在知識産權保護上的這種變化,天士力集團法務總監鄭永鋒坦率地說,知識産權保護是一項投資大、回報週期長且比較隱形的事業,導致許多企業不願意在知識産權保護上多投入。 

  “知識産權保護意識淡薄,直接導致中國企業對設置知識産權管理專職機構和激勵機制重視不够。”馬克偉說,知識産權涉及複雜的科技、經濟、市場、法律理論和實踐,衆多外國企業都設置專門管理機構幷配備知識産權專家、律師、資産評估師、市場分析員等專職管理人員,可是,中國的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的知識産權管理機構,有的由企業科技開發部門來做,有的甚至由行政部門兼任。此外,企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也導致技術人員申請專利的積極性不高。 

  專家指出,由於知識産權保護意識的淡薄,中國有一部分企業儘管擁有“知識”,但却忽視了對其進行“産權”保護,加上企業內部缺乏健全的保密措施和約束機制,企業專有技術人員“跳槽”的事件頻頻發生。據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統計,近幾年涉案的商業秘密糾紛案件中,涉及技術秘密的佔95%,其中80%以上是從員工渠道泄露的。 

  外傷 “劣幣驅逐良幣”
 
  保護機制存在漏洞 

  文章指出,中國知識産權保護除了遭遇企業“內憂”困擾外,在法律和管理體制方面也不够完善,存在著多頭管理、侵權打擊不力、維權成本高昂、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等體制“瓶頸”。
 
  天津天光高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貴義說:“在目前的知識産權保護環境下,創新還不如仿製。” 

  打擊力度不够和維權程序複雜導致侵權事件頻頻發生,不僅加大了企業的維權成本,而且弱化了企業的信心。“知識産權侵權事件時有發生,但20萬元以下我們一般不去追究,因爲追究下去往往得不償失。”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的一席話,道出了不少企業對維權的高成本和高難度的無奈。 

  中國飛躍集團負責核心軟件的工程師把存儲核心技術的“密鑰”藏在貼身的小褲衩里,除了洗澡,可謂“鑰不離身”。董事長邱繼寶說:“由於對創新成果保護不够,現在申請專利在某種程度上無异于把創新成果拱手讓人。” 

  “知識産權保護不力,造成市場缺乏公平有序的原則,使得企業從知識産權中獲得的收益低於投入的成本,結果企業對知識産權的期待變得消極。”天津市政協委員劉維躍向記者說。 

  對此,相關管理部門也表示有些無奈,目前,知識産權保護工作不僅涉及到商標、專利、版權等主管部門,還涉及到文化、廣播電視電影、信息産業等相關部門,以及海關、公檢法等機關。條塊分割的管理體制不能形成打擊合力,也容易造成多頭執法。

  “這些部門需要進一步明確責任,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天津市保護知識産權工作領導小組有關人士表示,除了行政資源分散,中國在打擊知識産權侵權方面存在的其他問題也削弱了保護的力度。如中國缺少可操作的知識産權證據標準,對知識産權犯罪的打擊主要集中在侵犯商標權類犯罪,以行政處罰代替刑事處罰、處罰過輕等問題。
 
  “考核評價體系不科學,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專利申請的積極性。”鄭永鋒說,國家對國有企業的負責人的考核一切看效益,而企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是論文决定一切,這必然導致國有企業負責人專注眼前規模和市場,而企業技術人員重論文和成果鑒定,輕專利和知識産權保護。 

  外患 從“權利”到“工具” 

  跨國公司跑馬圈地 

  文章稱,回顧2005年中國知識産權領域的案件,英特爾訴深圳市東進通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侵權索賠796萬美元一案無疑是最爲引人注目的。英特爾公司指控東進公司研發的DN系列語音卡侵犯了其産品SR5.1.1軟件中的“Intel頭文件”這一知識産權。東進公司則認爲,“英特爾的主張”實質目的是禁止東進公司的軟件産品在技術上與其軟件實現兼容。 

  一些法律專家認爲,英特爾訴東進案,反映出一些跨國公司濫用知識産權訴訟實現壟斷地位的企圖。這些跨國公司企圖利用知識産權非法限制和排斥競爭實現其壟斷地位。 

  在備受國內醫藥廠家關注的阿德福韋酯專利問題中,天士力集團被捲入該藥可能侵權的風波。天士力沒有退縮,與國內其他開發阿德福韋酯的單位成立專利問題聯合體,努力爭取最終使外國公司的阿德福韋酯專利限制我新藥産品的權利要求不被授權。 

  鄭永鋒體會很深,他說:“知識産權權利人,總是希望自己的發明創造在更爲寬泛的領域得到保護,因此往往把原本屬於公知領域的東西納入私權保護的範圍,這就需要在專利審查時尋找平衡點。” 

  商務部的調查數據顯示,目前,跨國公司每年專利申請量佔中國總專利申請量的30%。據了解,2004年,中國的發明專利申請爲13萬件,其中一半來自跨國公司。 

  其實,不論是英特爾訴東進、阿德福韋酯風波,還是海信的商標之爭、DVD收費問題、思科訴華爲、MP3和EVD的專利費問題,都暴露出了中國企業面臨跨國公司層層的知識産權“包圍”。僅“DVD專利使用權聯盟”這根“大棒”,就使中國DVD碟機企業交了幾十億元的專利費。 

  律師韓麗茹說,針對濫用知識産權的非法壟斷行爲,許多發達國家都通過制定反壟斷法進行制約,但我中目前還沒有出台反壟斷法,知識産權保護法律中也沒有可操作的反壟斷條款。這樣,中國企業就可能遭遇對國內市場上其他企業的壟斷行爲束手無策、在國外市場上却受到嚴格的反壟斷法控制的尷尬。 

  張曉涓律師說,無論從維護國內自由公平的競爭秩序角度考慮,還是從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維護中國當事人利益來考慮,都應盡快出台《反壟斷法》,對濫用知識産權的行爲進行規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