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少開一天車 北京會多一個藍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5 11:11:05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新京報》今天發表題為“倡導綠色出行 構建環境倫理”的社論,指出今天是世界環境日。據本報昨日報道,北京市環保宣傳教育中心公佈的抽樣調查報告顯示,4成多的受訪車主表示:今天將放棄駕車出行。上月15日,本報聯合北京車友會、民間環保組織、其他新聞媒體等111家單位,發起“為了首都多一個藍天,每月少開一天車”活動。
  
  社論表示,據最新統計,截至昨日,已經有25萬市民通過不同方式對此次活動表示支持和響應。
  
  從市環保局瞭解到,目前該局的工作人員都已經表示響應活動,今天上下班棄用公務車或私車,選擇步行、騎車、乘坐公交或地鐵等綠色方式出行;該局的幾位局長也表示將不坐公務車上下班。另據市交管局新聞發言人張景春介紹,此前,市交管局已下發通知,要求全市交警配合綠色出行活動,上下班時選乘公共交通工具。
  
  前不久,數十家國內外機構也共同簽署了“綠色出行”承諾,表示將運用經濟手段鼓勵單位職工乘坐公共交通或非機動車上下班。這些承諾包括提倡其職工乘坐地鐵、輕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上下班;提倡拼車或者乘坐班車上下班;提倡職工合拼乘出租車;儘量減少自駕車的使用;提倡職工文明駕車、環保駕車、文明乘坐公共交通等。
  
  社論指出,倡導綠色出行,旨在構建一種美好的環境倫理,讓天更藍,雲更潔,水更清。如果能持之以恆,使之成為關乎環境保護的傳統,這對我國的環保工作和民眾生活品質的提高,無疑具有長遠意義。
  
  綠色出行,關鍵在“綠色”。就個人而言,“綠色出行”倡導公民在出行時,選擇對環境影響最小的交通工具,比如騎自行車、電瓶車或開小排量和低污染的汽車;乘公交車或坐地鐵、輕軌,同樣也是優先選擇的綠色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對政府而言,在城市建設中,也要重視提供更多可供綠色出行的硬件。在這方面,還要大力發展綠色公共交通,使大家出行更方便、更快捷。事實上,在世界各地,被視為綠色交通的無軌電車的“復興”,即是對綠色出行的提倡。

  社論稱,當然,民眾積極參與“綠色出行”,僅靠公共道德自覺還不夠。政府還需要制定一系列激勵性措施與之同步。比如,對堅持“綠色出行”的人員給予適當獎勵等。如有評論指出,成功的公眾參與活動往往有兩個特點:一是倡議要實際可行,這樣公眾才願意參與;二是要最大程度地引入激勵機制,吸引個體參與。
  
  在這方面,國外有不少措施值得借鑒。正如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杜丹德先生表示,在美國一些機動車道上,必須是多於兩人的車,才能進快車道;有一些公司也會給乘坐公共交通的員工提供經濟補償,或者給提供拼車的員工提供免費停車位。另外還有稅收減免政策,最高可減免20%的稅收。

  對綠色出行,有些網友認為這類“活動是在作秀”,因此沒有太多實際意義。其實,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少開一天車”並不是形式主義的活動,因為即使只是“少開了一天車”,它也是在切實減少污染物排放。

  社論表示,事實上,倡導綠色出行,對國民環保觀念的養成,更有滴水穿石的啟蒙意義。對被視為“進步”的理念表現出一種應有的姿態,同樣是一種責任。畢竟,對具有積極意義的“環保”表現出應有的姿態,正是對人類文明的肯定與弘揚。

  甘地說,“善是以蝸牛的速度前進”。任何旨在推進人類文明與福祉的事業,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正因為此,綠色出行的提出與實踐,既有賴於有識之士的高瞻遠矚和公眾的廣泛參與,更有賴於我們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從具體細節入手,務求群策群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可堅持的“綠色出行”方案。

  社論今天,我們少開一天車,北京就可能會多一個藍天;明天,大家再少開一天車,北京多的,也許就不只是一個藍天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