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遭反傾銷  中國鋼價出口轉內銷壓力上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8 14:07:25  


  隨著中國出口的快速增長和貿易順差的不斷上升,出口產品遭遇反傾銷現象日益增多。不僅涉及的產品範圍在擴大,而且提起反傾銷的國家也從發達國家蔓延到發展中國家。這其中有對中國產品歧視等因素,但中國出口企業過度競爭、許多產品技術含量低、品牌意識淡薄,加之對環境補償不足,又嚴重壓低勞動力價格等,都是重要因素。因此,在對外爭取公平貿易環境的同時,更要提高我們產品的檔次,靠品質而不是價格取勝,這才是根本。 

  針對近來中國鋼材出口頻頻遭遇反傾銷的問題,接受記者採訪的幾位業內人士並未表示悲觀。但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鋼鐵業產能過剩的癥結難解,一旦鋼材出口受阻轉內銷,將會拉低國內市場價格。 

  ●出口頻遭反傾銷 

  今年以來,在國際鋼材市場需求持續增長的帶動下,中國鋼材出口量急劇增加。海關統計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出口鋼材443萬噸,同比增長102%,環比增長26.9%;進口鋼材167萬噸,同比下降33.5%,環比下降14.4%。鋼材淨出口量一路高進:4月份為103萬噸,5月份達到203萬噸,6月份則攀升至276萬噸。上半年累計淨出口鋼材達768萬噸,而去年同期累計淨進口鋼材164萬噸,可見中國鋼材出口勢頭之猛。 

  對此,多個國家已經表示強烈關注,已經或意圖對中國鋼材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 

  澳大利亞海關於6月8日立案,對原產于中國、韓國、馬來西亞、中國臺灣地區和泰國的空心鋼管進行反傾銷調查。日前,印尼反傾銷委員會已對來自中國大陸、俄羅斯、泰國、印度和中國臺灣地區的熱軋板捲髮起了反傾銷調查,寶鋼、武鋼等多個鋼廠將要捲入其中。而據報道,泰國預計將於7月底決定是否對產自中國、印度和南非的高碳線材展開反傾銷調查。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一直對中國鋼鐵業虎視眈眈的美國近期也“蠢蠢欲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鋼鐵行業聯盟近日出爐了一份美國鋼鐵行業的研究報告,並呼籲美國貿易官員就中國鋼鐵業補貼及政府不當干預問題採取行動。該報告的共同作者Alan Price律師表示,中國向國內鋼鐵製造商提供出口補貼是有違WTO規則的。而美國鋼鐵產業協會主席Andrew Sharkey稱,美國鋼鐵製造商獲得了來自加拿大、墨西哥及歐洲鋼鐵製造商的支持,他們將一同努力對抗中國的補貼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如果美方證實中國違反國際貿易規則,補貼鋼鐵業,美國政府將向WTO提出申訴。 

  ●業內人士反應平淡 

  首鋼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戴國慶表示,外國對中國鋼材出口頻頻發起反傾銷調查不足為奇,而中國鋼鐵企業也不必對此驚惶失措。他說,今年以來中國鋼材出口的收益比內銷大,因此出現了眾多鋼廠爭相出口現象,引起上半年出口量大幅上升。在國際鋼材市場上,許多國家供不應求,而中國產鋼材又具備價格優勢,因此這些國家的鋼鐵企業試圖揮舞反傾銷大棒,這是很正常的貿易摩擦現象。 

  他認為,國內鋼鐵企業對此也不必過於“敏感”。首先,即使外國進行反傾銷調查,中國企業也不是毫無勝算。據他介紹,在去年美國對華鋼鐵業的反傾銷申訴中,以首鋼牽頭的中國鋼廠聯盟最終取得了勝利。事實上,今年美國鋼鐵需求增長,而中國對東南亞國家的出口今年並沒有顯著增長,何況,東南亞由於基礎設施建設,對鋼材的需求有相當增長,而中國鋼材是具備競爭優勢的。戴國慶樂觀地說。他同時指出,鋼材出口量占中國產量的比例不大,國內鋼鐵企業對出口的依存度不高。“就算全年鋼材淨出口達到2000萬噸的規模,相對於國內4億噸的產量而言也不過5%。即使反傾銷立案,也不可能將國外需求降低到零吧。”假設由於反傾銷淨出口縮減一半,對國內的衝擊應該也是有限的。更值得警惕的倒是國內鋼鐵需求的波動。 

  G武鋼董秘趙浩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有關印尼反傾銷的消息,但總體上G武鋼產品出口印尼的不多,短期內會有一定的影響,而從長期看影響則不會太大。武鋼歷史上曾經遇到過美國、加拿大的反傾銷調查,但最終都以中方勝利告終。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戚向東表示,中國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稅收補貼,美方的說法是不符合事實的。事實上,很多國家採取全征全退的方式,而中國徵收17%的增值稅,出口退稅只有11%,“你說到底是誰存在稅收補貼?”更何況國內市場上還存在一個非常不公平的現象:進口鋼材通過保稅實現零關稅,而國產鋼材進行加工貿易反而要徵收17%的稅,因此政策實際上是向進口傾斜的,根本不存在所謂“不公平”優勢問題。 

  ●或拉低國內鋼價 

  儘管業內人士如此樂觀,分析人士卻直指國內鋼鐵業產能過剩的癥結,並認為若出口受阻可能會拉低國內鋼材市場價格。 

  上海證券研發中心朱立民表示,近期鋼材出口反傾銷頻頻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國內產能過剩:由於國內供過於求,國內企業紛紛爭奪國外市場,從而導致出口量在短期內迅速增長,引發一些國家的警惕和不滿。 

  世華財訊馮強認為,中國鋼鐵產業出口結構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附加值低的建築用鋼上。近年來國內這些鋼材的產能得到釋放,因而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只好到國外低價尋找出路。同時,中國鋼鐵企業一哄而上、相互殺價,在一定程度上對國外企業形成了衝擊。 

  他還表示,當企業出口受阻後,便會尋求內銷,擠佔國內市場,從而形成價格壓力;而鋼鐵各產品的價格關聯性較強,當初級產品價格有了變化後,中、高級產品價格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因此,雖然近期出口反傾銷不會“重創”中國鋼鐵業,但一旦出口效應波及到國內市場,那麼國內鋼材市場的“恢復性”價格增長將提前終結,從而影響鋼鐵企業的業績。(來源:中國證券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