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何德何能 為什麼能突然走紅?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3 14:26:41  


安倍晉三冒出水面,可以說是在2002年9月小泉首相首次訪問平壤,與金正日發表《日朝平壤宣言》以後的事。
  隨著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9月退任日期的日益接近,被日本傳媒炒得十分火熱的“麻垣康三四角戰”也漸漸露出了些眉目。

  所謂“麻垣康三”,指的是外相麻生太郎、財務大臣谷垣禎一、前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和現任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不過,從一開始,觀察家並不看好前兩者,而是將注意力集中于被小泉視為“意中人”、媒體喻為“最有人氣”的安倍,以及在這場角逐戰中保持低調、靜得異乎尋常(表示“無意參選”)的福田康夫。

  鹿死誰手未成定局 

  從表面上看,乘著去年眾議院選舉戰大勝的旋風,與“小泉風箏”同時飄揚的“安倍風箏”越飄越高,安倍晉三似有凌駕于其他候選人之上之勢。但仔細觀察日本政壇幕前的諸多現象與幕後若隱若現的動向,再結合戰後日本歷屆首相誕生過程的實例, “安倍首相誕生已成定局”的說法還言之過早。因為,盡管近年來自民黨人在選黨的總裁時不能不考慮新首相在國民中的“人氣”,但黑箱操作、各派閥內部利益調整與私下的各種交易,仍然是該黨人事變動(包括黨務與內閣成員職務各派閥成員之比例)的主旋律。即使是表面上我行我素、自稱不受約束的小泉,也並非如媒體渲染得那麼“例外”。

  認真分析,所謂“安倍首相誕生已成定局”論,其實從一開始就含有泡沫成分。如果是在三四年前,別說“小泉的下任就是安倍”的說法無人置信,就是認為安倍將成為“下下任”首相的說法在日本政界或論壇也沒有多大的市場。

  安倍為什麼能突然走紅 

  那麼,安倍何能何德?為什麼會只用三四年的時間就突然走紅,成為最有希望登上首相寶座的政治明星呢?

  翻開安倍的從政史可見,他和其他許多世襲議員一樣,並沒有什麼可以顯耀的輝煌記錄。正如小泉年輕時曾到倫敦游學一般,安倍年輕時曾到過美國游學。在從政期間,人們除了知道他是前外相,也是繼承福田派衣缽的安倍晉太郎的公子和“秘書”之外,很少听到有關他的任何引人注目的言行。

  安倍晉三冒出水面,可以說是在2002年9月小泉首相首次訪問平壤,與金正日發表《日朝平壤宣言》以後的事。當時,身任內閣官房副長官的安倍一馬當先,主張在“綁架日本人”問題上采取超級鷹派的強硬態度。剎那間,安倍遂成了保守媒體與論壇的寵兒。于是乎,有人在為這“小鷹的初試啼聲”大聲叫好,也有人開始在醞釀“安倍待望”論。所謂“待望”論,當然不是期待他很快就能接棒。因為,在論資排輩的日本社會里,把一個當時還不到50歲的人推到首相候選人的最前列,無異于將他送上政治斷頭台。不過,吹吹風,打打氣,合唱“小鷹快快長大曲”倒是有必要的。

  頌贊“昭和妖怪”遺傳基因 

  那麼,該替安倍吹什麼風,打什麼氣呢?留意日本保守輿論界動向的人士不難發現其法寶有二。

  其一是頌贊他有優質的政治“遺傳基因”;其二是鼓勵他早日完成其英年早逝的父親安倍晉太郎的未酬“壯志”。

  所謂“優質的遺傳基因”,一目了然,指的就是他擁有的曾當過東條英機內閣商工大臣、戰後從甲級戰犯搖身一變成為日本首相、自喻為“昭和妖怪”的外祖父岸信介的血脈。

  岸信介為何自喻為“昭和妖怪”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指他是在戰爭期間與戰後從未離開日本政治權力中樞的鳳毛麟角的政壇人物。

  1987年8月7日當岸信介去世時,日本各大報無不突出其“波動的生涯”的三大階段與政見︰一,戰爭、甲級戰犯及其國粹主義思想;二,力促戰後保守勢力的統一;三,修訂日美安保條約。

  與此同時,各報也都詳述他在戰後不忘為日本的侵略戰爭清洗罪名,以及積極推動憲法修改的運動。當時《朝日新聞》的社論就一針見血地寫道︰“岸信介始終是推動憲法修改運動的領導人,他的看法在保守陣營擁有隱形的影響力。例如,被罷官的前文部大臣藤尾主張修改憲法、否定東京審判的言論,其實就是岸理論的翻版。”

  該報同時指出︰“由于被指名為A級(即甲級)戰犯的岸氏復出為首相,不少人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日本人無法明確(追究)戰爭責任的原因。”

  “平成妖怪”繼承歪理 

  出自贊賞、景仰岸信介的心情,保守的《產經新聞》在描述其生平時,也引述其有關東京審判的如下語錄︰“我覺悟到這是敗者受勝者審問、處刑的法庭,這是無可奈何的。既然幸免一死,就得堂堂正正發表我們一向的主張,反駁將萬惡都推給日本的看法,從而弄清是非,向後世傳達真相……”

  由此可見,當今首相小泉與外相麻生等動輒批判的“戰勝國對戰敗國制裁”的“東京審判史觀”,其理論的始作俑者,就是無時無刻不在為自己,也為“大日本帝國”侵略辯護的“昭和妖怪”岸信介。當然,誰也不能忘記在這之後將此理論發揚光大、迄今仍然不忘發揮余熱的“平成妖怪”中曾根康弘的功勞。

  子接父棒追首相夢 

  至于重提安倍晉太郎病逝而“壯志”(當首相)未酬的往事,保守輿論界的目的十分清楚,就是要替其還不成器的“小鷹”(安倍晉三)爭取多一些同情票。因為,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當田中角榮與福田赳夫爭權奪利,鬧得不可開交,展開“角福之戰”的時刻,福田派內定的接班人安倍晉太郎與被視為田中派繼承人的竹下登就私下建立了“安竹同盟”的關系,準備在他們這一代接棒時結束“角福恩怨”。 1987年10月,時任首相的中曾根在“安(安倍)竹(竹下)宮(宮澤喜一)”3個自民黨少壯派候選人當中指名竹下為繼承人。當時日本傳媒就盛傳安竹兩人訂有“竹下之後就是安倍”的密約,各方也都將安倍視為候任的首相。無奈病魔纏身,這名性格溫和、談話中規中矩的岸信介女婿眼看著就要坐上“總理大臣”椅子時,卻被招歸西天,其首相夢也只好留給安倍晉三有朝一日去實現。

  正是在保守輿論的大聲叫好與激勵聲中,在朝鮮“綁架日本人事件”初試啼聲之後的安倍晉三越戰越勇。這既體現在他涉嫌向NHK(日本放送協會,即準官方電視台)施加壓力,要後者更換播放批判戰時日軍“慰安婦”問題的節目,也流露于他諸多有關歷史問題與靖國神社問題的鷹派言行中。

  造勢巧取“婦女票” 

  至于所謂安倍在女性選民中特別有“人氣”,如愛吃冰淇淋和甜品而與年輕的女選民有共通之愛好等,這都是多事的日本媒體在為政壇人物“抬轎”時刻意渲染,制造“粉絲”慣用的手法。其情況正如媒體掀起“小泉熱”時大談小泉的獅子頭發型是怎樣迷人,“細川(護熙)熱”時突出細川披上圍巾的瀟灑相貌一般。

  如此這般之吹風法(有時是自我吹風),當然也有失手的時候。愛放“政治風箏”或自我放“風箏”的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就曾經得意忘形地表示,一般婦女對其政治談話並不關心,但她們會注意他上電視節目時的領帶是什麼顏色。可是,中曾根沒想到這番自我欣賞,並自認為善于巧取婦女選票的“幽默談話”,當時卻遭來日本婦女團體的強烈抗議。因為在她們看來,這是一國首相對婦女的嚴重歧視。

  足見所謂政治家愛吃冰淇淋而在婦女中有人氣的說法是否可信,還有待進一步驗證。(稿件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為新加坡《聯合早報》特約評論員、日本龍谷大學教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