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喊爽喊勇,是藍軍要的領袖嗎?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4 14:27:29  


  中評社香港6月4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社論說,馬英九昨天從室內高分貝嗆扁,到最後走入親民黨發動的街頭遊行嗆扁,很明顯,他是感受到了來自黨內外的壓力,不得不拉高姿態。但是無論罷免或倒閣,答案都很清楚,當下的形勢,並不保證罷免或倒閣會一如發動者所要的“預期”。

  社論指出,罷免門檻高,過不了立法院這一關幾可確定,民調亦顯示,民意反應分歧。發動罷免,除了對某些政治人物,尤其是只需要特定選票的人物,有一定程度好處外,倉促發動對大局未必有利。倒閣呢?比較容易,但後續社會成本也大。陳水扁若任命多數黨組閣,請問藍軍接不接招呢?解散“國會”之後重新選舉,包括藍軍在內的立委們都同意嗎?採用新制單一選區,目前連選區劃分都未定案,誠如立法院長王金平說的,應該等完成選區規劃後再議,搶此時倒閣,混亂情況遠比想像來得大。這樣提醒,並不是說罷免與倒閣都不可行,若這樣豈不“便宜了”一個不適任、不稱職的“總統”嗎!但目前體制上的困境,正是過去幾次修憲後遺留的麻煩,不承受都不行。

  怎麼辦?這是考驗泛藍領袖政治智慧與格局的最好指標。藍軍領袖當然可以著眼個人利益,只管鼓動民氣,達到自己特定目的就好。但相較於綠軍陷入的低潮,藍軍領袖難道沒有責任,拉高格局,以更負責的態度,引領臺灣朝較積極的方向發展嗎?

  社論指出,藍軍的領袖一定要仔細想想,發動罷免,要達到怎樣的效果?若倒閣的話,對陳水扁可能採取的方案,又該有怎樣的對策?泛藍內部確實有矛盾,馬英九與宋楚瑜亦各有盤算,然最終決定誰才具領導力的因素,絕不在誰的“聲音最大”,誰把“話講得最絕”!從民代到首長,從小黨到大黨的主席,不同的位置,自然各自採取的策略應不同。

  一個大黨主席,要想的,絕非眼前部分強勢民意的意圖,而是更廣大民意真正想要的。而一位負責任的政治領袖,該做的,除了以積極行動,回應民意之外,他更應冷靜下來,把各種可能的後果,告知民眾,讓民眾瞭解他何以這樣做,何以又不這樣做。喊爽,喊勇,陳水扁已經做很多了,藍軍期待的,不該是這種領袖吧!   


    相關專題: 政治計謀 陳水扁聲稱交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