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要超越摸石頭過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3 07:48:12  


  中國能在未來幾十年里維持經濟增長率嗎?除了政治因素外,其經濟戰略方面也有若干課題。中國要做出許多重大抉擇,爲了自己,也爲了世界其它地區。

  中國的經濟增長戰略有三個顯著特徵: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漸進轉型、非同尋常地緊密融入世界經濟,以及高水平的投資及投資增長率。

  中國制訂政策的方法往往被稱爲“漸進式”。但世界銀行駐北京代表處的趙敏表示,用“經驗主義”來定義可能更合適,即中國在政策制訂方面依賴試錯法。

  但其方向仍是朝向市場化的,尤其是就中國融入世界經濟而言。自1978年以來,中國的貿易額已上漲了70倍,貿易在國內生産總值(GDP)中所佔比例增加了5倍,中國在世界貿易中所佔比例也從0.8%激增至7.7%。

  去年,中國貿易額佔GDP比率幾乎與韓國持平,儘管韓國人口祗相當于中國的4%。同時,中國的貿易比率是日本或美國的3倍多。此外,其經常賬戶順差2005年達到了GDP的7.1%。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佔國內生産總值的40%,在全球規模最大。

  中國不僅比日本在貿易上更加開放,而且遠比日本更依賴于外商直接投資。日韓兩國培育了自己的世界級企業。而中國則依賴于世界各國的領先企業。去年,中國的外資企業創造了58%的出口額。

  爲繞過效率相對低下的國有企業造成的障礙,中國一直將依賴外商直接投資作爲主要手段之一。儘管總投資佔GDP的比率上昇至45%,而中國經濟增長幷未加速,其部分原因就在於公共部門能優先獲得信貸。

  在一份值得注意的新報告中,麥肯錫全球研究所指出,私營和外資企業創造了中國GDP的52%,但祗得到了27%的銀行信貸。鑒於銀行在中國金融體系中佔有主導地位,這是一種嚴重的扭曲。該報告提出,在20世紀90年代前5年,中國每增加1美元收入,需要3.3美元投資,但自2001年以來,這一數字是4.9美元,“比亞洲小虎經濟體在高速發展時期所需的投資金額高出40%”。

  中國的增長不僅依賴高投資率,而且依賴投資率的不斷增長。但中國已非常之高的投資率能上昇到什麽程度?在某個時刻,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投資增長快于消費增長的格局必將終止。

  中國的活力也依賴快速增長的出口部門的效率。過去10年,中國出口額的年趨勢增長率比世界貿易快11個百分點。出口增長速度必將在某個時刻大幅减緩。

  此外,如果不是油價在近年上漲,去年中國的經常賬戶順差將達到GDP的10%。鑒於中國具有强大的出口競爭力和令人驚嘆的高儲蓄率,不難預見,其年度經常賬戶順差將在不遠的將來達到3000億美元。

  因此,中國將面臨艱巨的經濟挑戰:在國外,中國必須與其它方面合作,管理其崛起的影響;在國內,中國必須提高經濟增長效率。一個相當大的危險是,中國出口激增、有管理的匯率制度以及龐大的經常賬戶順差,激起對抗情緒,尤其是在美國。然而,同樣重要的旨在提高私人消費和投資效率的改革,目前私人消費祗佔GDP的45%。

  那麽,重要的問題在於,漸進主義是否仍是邁向未來的最佳方式。在最近一份頗有創見的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埃斯瓦爾·普拉薩德和拉古拉姆·瑞佔對這種假設提出了挑戰。

  擯弃漸進主義的理由之一是,國際環境不可能長期保持默許態度:要求中國在匯率和經常賬戶方面加快改革的壓力肯定會增大。同樣重要的是改革的政治層面:既得利益的反對,令改革舉步維艱。某種“一步到位”的方式可能更有效。

  中國經濟的變化,也使漸進主義更加危險。隨著經濟更具市場導向,已推行改革的某些經濟領域,會因其它領域改革不力而面臨風險。例如,匯率控制比10年前更爲松動。在資本流入國內之際,對外匯市場大規模干預,有可能造成金融體系內資産負債表嚴重失衡。

  同樣,隨著自由化的發展,由政府支撑的銀行業承擔另一輪壞賬的風險將上昇。而且,正如上述麥肯錫報告中所指出的,金融系統高效率運轉的許多制約因素是互相關聯的。因此,改革需要一個綜合方法。

  簡言之,中國需要更加均衡的增長:增加消費幷减少投資(幷降低投資的浪費程度);减緩出口增長率,縮小經常賬戶盈余;建立更靈活的匯率制度,縮小外匯儲備;以及建立效率高得多的金融體系。

  中國在近30年里取得了巨大進步,但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應堅持試錯法,但應採取更大膽的嘗試。正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兩位作者所主張的:“現在可能該超越摸著石頭過河了,而是應在改革道路上邁出更大的步伐。”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作者:馬丁·沃爾夫  譯者:李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