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城市依賴症下"垮掉的一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1 07:21:22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月薪三千,包吃包住。”按說,浙江宏濤機械有限公司呂宏偉提供的工作待遇够優厚的了,但他的企業就是招不到大學生,因爲企業地處鄉下。就在呂先生所在的浙江省新昌縣,去年年底,農業局面向省內幾所高校推出了15個鄉鎮畜牧站的就業崗位,享受全額撥款事業編制待遇,結果祗有6個學生報了名。

  中國青年報就此發表評論說,看來,“城市依賴症”正在侵襲大學生。

  “城市依賴症”,光聽名稱,就能想像出它的“症狀”:寧近城一寸,不下鄉一丈;寧在城裡苦熬,不去鄉下領薪;寧在城裡漂泊混生,也不到鄉村干點實事;寧在城裡做“黑人”,也不回原籍尋找出路……這種“病症”早已有之,比如早先上海等大城市出現的寧上小(中)專不考大學;後來出現畢業了還賴在母校附近的漂泊一族;近幾年則集中表現爲在城市就不了業就轉去考研,或者低工資、零工資就業也不肯轉向較小城鎮等等,都是“城市依賴症”的具體表現。

  文章稱,前不久,遇到一位高校講師,談到了部分大學生依賴城市選擇就業時,他斥之爲“病態到不能容忍的地步,快形成‘垮掉的一代’了”。他直指“城市依賴症”根本不是依賴城市,而是依賴城市養尊處優、奢侈享樂的生活:幾年大學讀下來,真本事沒學多少,吃飯店、穿名牌、用高檔都習慣了,肯德基、KTV、網吧離不了了,睡懶覺、夜生活都學會了……小城鎮、鄉村沒有這個條件,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一下子“斷奶”,他們活不下去的。

  原來是都市的繁華,讓大學生“來過”即不願“錯過”,要由“過客”變成“主人”。大學教育以外的生活方式,竟能讓大學生群體性地放弃來時目標的追求,實在令人吃驚和不安。

  文章表示教育的目的不是不負責任的教育家們提倡的所謂“快樂”,而是爲了就業!讀了大學後,變得不切實際地追求享樂的生活方式,而不能務實地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就業,這樣的高等教育是失敗的,至少是不完整的。

  文章認爲, 大學生的“城市依賴症”,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不力、學業管理過於寬鬆、社會實踐課程太少都有關係。改革開放後,大量發達國家的專家、客商來華工作,那麽大的生活差距一待幾年、數十年,却無怨無悔、業績斐然。一位記者採訪援藏的美國青年教師,問她感覺苦不苦,她說:祗要行進在通往人生目標的路上,其他東西都是次要甚至可以忽略的。

  出國留學就不回國,進城讀書就不回鄉,爲了生活放弃事業的人多了,多得成了現象、成爲氣候時,“垮掉的一代”也就形成了——很不幸,很多大學生正加盟其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