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獎六人獲得 包括王曉東、吳文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1 22:36:38  


“邵逸夫獎”理事會各理事合照。圖左起:譚尚渭、楊綱凱、楊振寧、(主席)邵方逸華、馬臨。邵逸夫獎網頁圖片
  中評社香港6月21日電/國際性獎項“邵逸夫獎”今天公佈第三屆獲獎名單,共有六名傑出人士獲獎,包括兩名華人王曉東和吳文俊。本屆頒獎典禮定於9月12日舉行,所有得獎者屆時會到香港領獎及公開演講。

  “邵逸夫獎”現設三個獎項,分別為天文學獎、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和數學科學獎,以表彰在學術及科學研究或應用獲得突破成果,和該成果對人類生活產生意義深遠影響的科學家,原則是不論得獎人的種族國籍和宗教信仰。每項獎金一百萬美元。

  “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馬臨教授在致辭時說:“(邵逸夫獎)評選的原則主要考慮候選人之專業貢獻能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生活質素,豐富人類精神文明。”

  本年度“邵逸夫獎”共有六名傑出人士獲獎,由“邵逸夫獎”評審會主席及理事會理事楊振寧教授、兩位理事楊綱凱教授和譚尚渭教授公佈得獎人名單。

  據介紹,天文學獎將平均頒予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羅氏伯克萊國家實驗室索爾.普密特教授(Professor Saul Perlmutter) ;美國巴爾提摩太空望遠鏡研究所亞當.利斯教授(Professor Adam Riess);和澳大利亞(坎培拉)國立大學斯特朗洛山天文台的布萊.施米茲教授 (Professor Brian Schmidt) ,以表彰他們發現宇宙膨脹的速度在增加,顯示即使沒有物質與任何輻射,空間的能量密度仍然大於零。

  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將頒予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王曉東教授(Professor Xiaodong Wang),表彰他發現細胞按程序凋亡的生物化學基礎。細胞按程序凋亡是平衡細胞生成和防止癌的關鍵步驟。

  數學科學獎將平均頒予美國布朗大學應用數學部的大衛.曼福德教授(Professor David Mumford)、中國科學院的吳文俊教授(Professor Wu Wentsun),以表彰大衛.曼福德對數學,與對二類新興學科“圖案學與視覺學”的貢獻;以及表彰吳文俊對一新興學科“數學的機器證明法”的貢獻。

  “邵逸夫獎”按邵逸夫旨意,於2002 年11 月宣告成立,由“邵逸夫獎基金會有限公司”管理及執行,基金會辦事處設在香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