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蘇貞昌應該做而且必須做的幾件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6 09:19:43  


  中評社香港7月6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台財政部長閃電換人,輿論多稱“蘇院長展現魄力”。自從陳水扁宣布“權力下放”以來,這是內閣成員首度異動,也顯示了蘇貞昌希望在財經方面有所作為的企圖心。 

  政治紛擾跌宕,但執政團隊的確應該回到基本面去做點正事了。蘇貞昌出手,令社會評價不佳的呂桔誠走人,應只是整頓內閣的第一步。此時此刻,百廢待興,蘇貞昌應該做而且必須做的事還有好幾樁。

  社論指出,從撤換財長開始,蘇貞昌應向民眾展示一個實權的內閣,並且為拚經濟的目標做出一點成績。台灣的經濟景況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今年五月以來全球股災,台灣又逢政局動盪,民間投資意願低迷,中研院經濟研究所日前將今年經濟成長率下修至百分之四點一三,比主計處的預估數值要低很多。 

  台灣經濟發展停滯,對人民心理已產生很大的負面衝擊。根據最近的一項媒體調查,近四成的民眾認為台灣屬於“貧窮國家”,多數人認為台灣的國際地位低落,人民最佩服的國家的前三名則竟然包括了中國大陸。專家解讀這項調查的意義,認為台灣人的集體自信心和自豪度低迷,究其原因,應和近年來島內政經情勢不佳有關。

  社論說,蘇貞昌接任“閣揆”以來,一直試圖予人衝勁十足的印象,但實際上所能施展的政績又有幾樁?重大的公共建設如ETC和高鐵案,都是弊端傳聞多於實質成績;而財經方面,目前既無政府主導的產業政策,二次金改亦陷入泥沼。政府高層難道要把重大財經決策的前景,完全寄託於還沒有召開的“經濟永續發展會議”上面? 

  社論認為,要為台灣拚經濟,不可能迴避的一個議題即是兩岸直航;這就涉及蘇貞昌應該做且必須做的另一件事,即是在兩岸政策上表明立場,並以魄力推動開放路線。

  陳水扁自從發表“廢統論”以後即把自己逼入死角,緊接著又陷身於連串弊案風波。蘇貞昌在此權力空檔中宣示了個人的“蘇修主義”,頗受企業界好評,也得到輿論支持,但至今徒託空言,尚未表現出具體政策執行的進度。朝野雙方為直航條款在立法院裡廝殺,毫無進展;而陸委會提出的特定包機專案,也頗令人失望。“蘇修主義”好像還停留在“閣揆”口頭宣示的階段。 

  陳水扁一家弊案纏身,除了毀壞他個人作為領導人的權力正當性,也戳破了其施政主軸“假本土”的面具。當下蘇貞昌正應從兩岸政策著手,為台灣的政治和平以及經濟發展前景尋找生機。台灣的傳統產業早就自謀生路,高科技產業多年來苦等燕子帶來春天,政府當做而未做的事委實不勝枚舉!

  社論又指出,蘇貞昌如果想要實實在在拚政績,所有的施政表現必須建立在贏得人民信任的基礎上,這也就是蘇貞昌應該做而且必須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向人民保證司法查弊到底,並且劍及屨及!這件事如果做不到,不但是民進黨執政交了白卷,蘇內閣恐也將隨扁政府陪葬於萬丈深淵。

  現在,從陳水扁一家到整個“總統府”,從禮券到假收據傳聞到公務機要費疑雲,已令人民懷疑,牽涉其中的恐怕沒有一個人、沒有一筆帳是清白的。陳水扁本人的誠信既已破產,除非檢調和司法單位能以實際作為展示獨立性和公正性,否則整個台灣的民主機制都將搖搖欲墜。此刻蘇貞昌所應掛心的不只是救黨,恐怕更要救台灣。 

  社論總結說,下台了一位財政部長,輿論認為反映出蘇貞昌“革新除弊”的施政作風。其實,外界對新財長的能力和評價尚不很清楚,卻先對蘇院長的大動作表達了高度期許,也可見民意希望見到政府做幾件紮實的事,交出一點成績。政壇空轉,實力虛耗,陳水扁的名字已令民進黨蒙羞;此時此刻,蘇貞昌應該而且必須做的事,真的很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