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不重視反省力量,民進黨成行屍走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7 11:13:26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其實民進黨真的應該慶幸,局面都到這般田地了,還有這麼一群不忌諱“親綠”標籤的清流精英,對他們苦口婆心、對他們善盡言責!不知此刻的民進黨精英們,內心深處是否真有所警覺,這股反省力量,可是民進黨僅存的最後精神資產,如果這筆資產依舊很輕易任其揮霍殆盡,那麼容我們不客氣的說,民進黨接下來的面貌,與行屍走肉也所差無幾了。 

  社論說,相較於先前所有針對陳水扁與民進黨的批評,這篇學界與社運界所發表的聲明,措辭其實非常溫和,甚至談不上是在批判,他們召喚陳水扁與民進黨所用的語言,並沒有掩飾他們對綠營傳統理念的認同與堅持,講再直接一點,與其說這篇聲明是在倒扁或是在批民進黨,還不如說是在召喚民進黨的靈魂,企圖挽救民進黨不致邁向敗亡的最後一線生機,以道德與感性向陳水扁做最後的苦勸。 
 
  發起人之一的中研院研究員吳乃德在記者會中的幾段話,充分道出了他們的苦心孤詣:“我們認為,如果陳水扁今天辭去他的職務,他可以對台灣未來的民主發展,立下一個非常難得的範例,對台灣的民主做出巨大的貢獻。陳水扁如果這樣做,我們後代所記得的陳水扁,將不只是親信和家人弊案纏身的‘總統’,而是一個雖有足夠的權力保住職位,仍然願意承擔政治責任而辭職的‘總統’:一個願意為台灣民主建立可貴傳統的‘總統’。”

  換言之,甚至到了此時此刻,陳水扁都還是有充分的機會,保留住他最後的尊嚴,維持住他歷史的令名,並為台灣的民主進程,締造出可貴的典範。這不是在唱高調,而是回歸民主政治的基本面,就如同聲明中所挑明的:民主不只是安排政治權力的制度,同時也要要求其公民不斷反省、有意識的更新,不斷充實其內涵、提升其理想的道德社區。 

  社論說,很遺憾的是,面對這股清流的召喚,陳水扁第一時間卻將之定位為“危機處理”!也顧不得什麼“權力下放”的曾經許諾,立即動員召集相關人等聚在一塊開會,說好聽是要“聽取各方建言”,要“思索‘國家’未來方向”,講白一點就是在打預防針,先開“固扁大會”,以免即將到來的全代會淪為“批扁大會”。另一方面則藉由各種管道釋出如“扁嫂病危”、“狂瘦五公斤”、“眼泛淚光”等訊息,企圖藉由悲情牌轉移社會關注焦點。

  換言之,不論親綠學者怎麼苦口婆心的召喚民主、召喚價值,陳水扁的回應都是在那忙著訴求悲情、忙著鞏固權力。從這些種種的動作顯示,陳水扁其實已經充分回應了聲明”,那就是:我管他後代要記得的是怎樣的陳水扁,更懶得理會要為台灣建立什麼民主的可貴傳統,反正簡單一句話,就是“談什麼都可以,下台免談!”。 

  社論指出,這個結局本來就不會令人太意外,發表這篇聲明的學者們其實也不必氣餒,歷史永遠都會很公平,後世記載的陳水扁,不僅僅會是一個治‘國’無方的‘總統’,也絕對會是一個放縱親信和家人弊案纏身的‘總統’。這一點如果陳水扁自己都不在乎,學者們又何必替他擔憂,也就言盡於此吧!至少這份聲明必定永留史冊,為曾經挽救陳水扁歷史令名的最後一次努力,留下一份紀錄。 

  剩下勉強還可以期待的,就是民進黨了!當學者聲明中明白指向民進黨的黨綱,特別是其中所揭櫫的自由、民主、幸福、正義及自我實現之機會等價值理念時,民進黨的精英們難道不會動容嗎?民進黨今天能夠成為執政黨,可是集幾個世代的民主鬥士一點一滴打拼出來的,它是全台灣人的資產,不是陳水扁一個人的私產。為陳水扁的親信與家屬種種貪腐與敗德行徑背書,毀掉的不僅僅是民進黨永續執政的機會,也是一併摧毀了民進黨所曾標誌過的所有理念與價值。 

  社論說,這幾天,我們會密切觀察民進黨還是不是一個值得期待的政黨!如果依舊是如前幾天所表現,舉目所見盡是一些小丑活寶在那喧囂謾罵,一些御用文人在那混淆是非,有理念有想法者盡皆低調以對,絕大多數則是聚在一起去聽陳水扁告解,去給陳水扁摸頭,那麼答案該是什麼,想必也就很清楚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