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8日電/隨著中國迅速崛起,與美國組成兩國集團(G2),韓國國內的中國相關人才受到的待遇也與以前大不相同。過去,韓國社會的海龜大多是“美國通”,但隨著韓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各領域對中關係比重的增大,“中國通”的“飛躍”尤為突出。到中國留學的有能力的人才增多,他們在對中關係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形成新的軸心。
第一代留學中國的海龜吃香
大企業高管C某是個“中國通”。雖然他是地地道道的韓國人,但上的卻是華僑初中、高中,在大學和研究生院的專業也是中文。他結束學業後去了中國,得益於5年的當地生活,他在中國的人脈更廣了。回到韓國後,他於1993年作為有經驗的職員進入韓國一家大企業,他一直負責對中國出口業務,事業一帆風順。即使是很難與中方簽訂的合同,只要他出面就會搞定,得益於此,他在公司里的位置無可取代。
和C某一樣正活躍在韓國的“中國通”們是第一代赴中留學者。第一代留學者隨著1992年韓國和中國建交後興起的“中國熱潮”到北京留學,成為最早的一代赴中留學者。在建交當時的1992年,中國國內的韓國留學生只有280多名。他們以流暢的漢語實力和“物以稀為貴”的優勢,在社會的各個領域迅速確立了地位。
在經濟界重用“中國通”的現象也尤為突出。曾經為學習經營課程而前往美國、日本留學的富二代們早就轉而前往中國。這是因為,在外交方面,在解決北核問題和今後南北統一的過程中,中國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在經濟領域,對中出口比重比對美國和日本兩國的出口總額還要多。
在重視關係的中國,“中國通”的作用日益增大。一家大企業的人事負責人說,過去都回避被派到中國工作,但現在隨著負責中國業務的部門成為企業的中樞,“中國通”被歸類為每家企業不可替代的人才。“中國通”們在退休後仍幫助中小企業進軍海外,發揮海外顧問的作用,因而老年生活得到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