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讓視障人群便捷使用互聯網
http://www.CRNTT.com   2024-05-27 16:52:14


  中評社北京5月27日電/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孫 萍
  登錄銀行賬號,總被要求進行人臉識別,對准鏡頭眨眼方可通過;登錄App,讀屏軟件無法提取有效內容,只能響起“滴滴滴”的噪聲……近日,有媒體關注到視障人群使用互聯網時所遇到的困難,並為解決問題探討相關路徑。

  對視障人群來說,穿梭於互聯網世界更像一場冒險,每一次成功的登錄和下單購物都是頗為不易的經歷。中國殘聯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8500萬殘疾人口,其中視障者人數超過1700萬。在互聯網經濟十分發達的今天,實現數字化強烈依賴人的視覺體驗,而視障人群難以“看見”,時時面臨上網困境和生活挑戰。

  與常人一樣,視障人群也有著強烈的互聯網使用需求,包括社交、出行、網購等。在讀屏軟件和周圍人的幫助下,他們往往能夠開始接觸並使用互聯網,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遭遇了諸多視覺“關卡”,如找不到正確的按鍵、無法輸入驗證碼等。根據《中國互聯網視障用戶基本情況報告》的統計,66%的視障者認為當下的互聯網信息無障礙“水平一般”,20%的視障者認為“水平不太高”。

  過去,我們強調公共空間的無障礙基礎設施建設,如修盲道、去台階、設置盲文按鈕等。但今天,如何普及網絡無障礙意識,讓視障人士充分參與數字化交互和實踐,幫助他們鋪設一條“互聯網盲道”,成為大眾共享數字發展紅利的前提。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到了“互聯網盲道”的修建中。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內容無障礙可訪問性技術要求與測試方法》《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水平評測體系》等政策文件的落地實施,我國有超370家網站和App已經完成無障礙改造並通過測評。一些現實障礙正在慢慢消除,互聯網生活變得更有溫度、更富人情。

  那麼,在“互聯網盲道”的建設過程中,哪些問題值得注意?信息無障礙的“關懷模式”,要傳遞什麼樣的觀念與價值?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逐步改掉“想當然”的設計。信息無障礙的設計,核心在於瞭解視障人群的基本使用習慣,設身處地為他們打通使用過程中的堵點、卡點。而“無法感同身受”,往往成為互聯網工程師和設計者的“軟肋”。例如,網頁上的圖片無法朗讀怎麼辦?進行人臉識別時,視障人群無法在鏡頭前眨眼睛怎麼辦?驗證碼的聲音提示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細致入微的“互聯網盲道”設計,往往需要技術人員與視障人群密切互動,需要參與者“蒙上眼睛”,以切身的感受對產品進行測試、反饋、調整,從而發現卡點、疏通堵點。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