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記者綜合報道╱美國總統布殊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於九月十三日聯合國大會期間在紐約會晤。美國學者表示,“胡布會”的意義在於保持中美兩國元首經常交流溝通,雙方如從戰略高度研討共同關注的問題,有助於增進互信,減少誤判。
中新社11日報道,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AIS中國研究系主任蘭普頓教授在談到“胡布會”的意義時表示,中國前外長錢其琛說:“美中關係不錯,但還可以更好。”他認為,兩國關係複雜而多面,雖然有經貿與人權等分歧,但從戰略上說,兩國關係相當穩固:在台灣問題上,布殊總統的多次表態表明美國希望台海穩定;美國忙於伊拉克、阿富汗戰爭和反恐,不願意在中國問題上陷入麻煩。
蘭普頓說:“兩國關係最好是在微調中前進,不要指望一下子有明顯的飛躍。美中元首已經建立了經常溝通和會晤的渠道,重要的是保持這種勢頭,任何一方都不要找藉口拒絕交流,這是‘胡布會’的意義所在。”
“中國崛起”近來成為美國輿論的熱門話題,有人驚喜中國帶來了市場和機會,也有人渲染中國構成了威脅和挑戰。
對此,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黃靖博士強調,中國的發展和崛起之路是一種嶄新的模式,與以前大國崛起靠對外擴張不同,中國的發展是靠融入國際體系,與其它國家共同做大“大餅”,而不是你榮我衰的“零和”遊戲。因此“胡布會”最好能著眼未來,從戰略高度討論中國崛起可能帶來的影響。
黃靖認為,在經貿方面,中國領導人要把中國發展離不開與美國合作,同時也給美國帶來巨大利益的道理向美國人講清楚。中國可以說明,貿易逆差並非中國政府所為,而是市場所為,但中國政府有誠意致力於縮小逆差﹔人民幣匯率對解決貿易逆差影響不大,相反人民幣匯率改革是事關世界各國包括美國經濟的大問題,只能穩妥漸進地進行。
黃靖指出,更重要的是如何化解中國發展與西方文化?價值觀,甚至政治上可能產生的衝突,因為中國的發展之路對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更具借鑒意義。兩國領導人應當正視中國發展模式可能給西方傳統的價值觀帶來挑戰,雙方也許相互無法說服,但完全可以通過交流?妥協?合作而和平共存。
蘭普頓持相似看法,他表示,歷史上一個力量的興起往往伴隨著衝突和戰爭。美國對中國的軍力增長有微言,但中國表明並不過分投入於軍力。他說﹕“我相信中國需要一個穩定的環境,發展經濟,專注國內事務,在動機上與當年的德國、日本、蘇聯不同。
中國強調‘和平發展’、‘和平崛起’,亞太國家對中國持正面印象的比率也較高。我認為在這方面中國的外交努力是起作用的,策略是正確的,對歷史的研讀也具有建設性。”
近期的中海油收購風波令能源問題在中美關係中愈益突顯,兩位學者都期待“胡布會”能在這方面達成某些共識。
黃靖說﹕“市場化和全球化是解決能源問題的根本,美國一些人違反市場規律對中國能源問題施壓是不明智的,要讓市場作為能源合作的基礎,而不是以政治來干擾正常的合作。”
蘭普頓說﹕“我本人不喜歡美國在優尼科事情上的做法,美國應當樂見中國成為能源世界正常的商業參與者,而不是令問題更困難。美中兩國應當通過市場加強能源合作來保證能源安全,而不是以政治化或軍事化的手段來達到目的。如果兩國領導人能在這方面達成共識,並討論諸如技術轉讓?聯合研究等可以合作的領域,那將是積極的事情。”
蘭普頓強調,兩國間偶發的事件不應當使總體關係不穩,兩國都不能使小問題變成大問題,這需要通過對話增加互信。他認為,前不久舉行的中美戰略對話很好,它創造了一種形式,促進兩國在共同關注的全球問題上尋求共同利益,進行協調與合作,逐漸地兩國互信就可以建立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