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0日電/由全球華人反獨促統聯盟、哥倫比亞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誼會、美國上海經濟科技交流協會、一中會,以及賓州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聯合主辦的“中美關係”座談會8日下午在哥倫比亞大學Warren Hall舉行,來自紐約、費城和華盛頓等地的多名學者以及數十位僑學界人士出席了座談活動。
據美國僑報報導,出席者包括紐約大學政治系終身教授熊玠、來自華盛頓的印鐵林博士、自由撰稿人劉實、全球反獨促統聯盟總幹事張文健、一中會會長李志忠、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學者聯誼會主席田莉、賓州和統會會長盧代仁、IBM 公司退休工程師孫正中、美國上海交流協會秘書長陸美琳、美國上海交流協會會長桑修仁等等。
座談活動由田莉主持,美國上海交流協會秘書長陸美琳在會議開始前對各位嘉賓作了介紹,並提議各位與會者向去年去世的全球華人反獨促統聯盟會長程君複教授默哀一分鐘。
紐約大學政治系教授熊玠作了關於如何分析中美關係的發言。他分析中美關係,主要是從國際“大氣候”來著眼,近來一系列情況的變化,顯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也開始走向緩和。這其中包括,最敵視中國的國會最近開始和中國的人大建立了交流機制,去年參議員利伯曼和亞歷山大提出了推進中美文化瞭解的美中文化交流促進法案;同時,國會還成立了“中國小組”,並且不再一味宣揚“中國威脅論”,中美軍方也加強了交流,包括熊光楷訪美、中美海軍也進行了互訪等等。另外,不久前參議員舒莫和格雷厄姆提出的對中國施行27%以上懲罰性關稅的法案也沒有獲得白宮支持,最後兩人去了趟中國最終改變了看法。
熊玠還提到,他注意到美國軍方最近沒有象以往那樣設立專門的撥款來對付中國,而安全總管尼葛羅龐蒂也公開批評中央情報局所散佈的“中國威脅論”根本不成立。在美國國務院方面,國務卿賴斯和副國務卿佐力克開始將中國稱為“Stakeholder”。熊玠認為,這一切都顯示美國對中國的政策開始轉變。
一些與會者認為,談到中美關係,就不能不談到中日關係。自由撰稿人劉實提到了日本社會方方面面對中國進行的文化“挑釁”,包括不久前被禁止的豐田汽車的廣告,裏面用盧溝橋的兩個石獅子來象徵中國人向豐田汽車“致敬”、一家日本油漆公司的廣告也利用一些中國文化的象徵物來對比中日油漆產品的好壞,劉實甚至表示,近來的《藝妓回憶錄》也是一種親日本人士企圖侮辱中國流行文化的動作,因為影片的幾個女影星本來是中國年輕人的偶像,卻突然之間成了日本的“藝妓”,這裏面的涵義非常微妙。
印鐵林博士則在座談中表示,中日關係主要存在結構性的四大衝突,一是地緣政治衝突,二是日本的東亞爭霸情結,三是領土領海資源的衝突,四是民族心理的爭鬥。印鐵林博士認為,中日關係是中美關係中的一個關鍵點。
熊玠表示,說到日本的發展,大家都驚訝於日本戰後的發展,其實剛剛被解密的一些資料顯示,中央情報局在二戰後便專門設立了一個5000億美元的資金來專門支持日本發展,這樣一來,日本戰後恢復的“神速”也就不足為奇。
一中會會長李志忠表示,中國的發展令臺灣問題也出現了新的轉機,根據他所看到的一些學者的論述,已經有人在向美國政府建議,尋找一個退出對臺灣承諾的途徑,而如果情況發展順利,中國大陸和臺灣有可能在未來十幾年內便實現統一。
座談期間,有聽眾提出了關於呼籲聯合國設立一個“世界鄭和日”的提議,這位來自華盛頓的聽眾甚至表示,他們已經在華盛頓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組織,準備發動民眾實現這一計畫。他表示,美國早前曾經試圖將哥倫布日設為一個世界性節日,但遭到聯合國內拉美國家成員的反對,因為哥倫布給他們帶來的是戰爭,而中國的鄭和卻在遠航期間一路宣揚和平,因此,這是一個推動設立“世界鄭和日”的好機會。
此外,與會嘉賓也接受了聽眾的提問。全球反獨促統聯盟總幹事張文健並以親身的感受來說明,臺灣的“民主”並不是一種真正的民主,既沒有向人民有交代,也沒有透明度,也沒有真正的法制,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陳水扁在任五年,換了五屆“行政院長”,每次有問題,他就推到“院長”頭上,自己卻不承擔任何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