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壇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10月25日電(記者 海涵)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分論壇——四海文化論壇10月24日上午在北京民族文化宮舉行。兩岸文化界人士在論壇上就“構建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新格局:兩岸青少年教育與中華文化傳承”分享觀點,他們從歷史、文學、藝術、哲學等多個角度,深入剖析了中華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探討了中華文化在兩岸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台灣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前系主任、淡江大學榮譽教授曾昭旭表示,衹有中華文化能夠繼續承擔起引領全世界人民重新走向康莊大道的責任。在世界眾多文化中,衹有中華文化具有連續性。中華文化以感情為本,跟講究認知理性的西方文化比起來,中華文化更富有彈性、適應力、融合力和創造力。我們要開發民族文化的根本動力,一起努力擔負起時代責任。
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台灣一帶一路經貿促進協會名譽理事長汪誕平表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既是中華民族歷久不衰的寶貴資產,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動力;而從兩岸關係來講,中華文化不僅是連結兩岸同胞的精神紐帶,更是達成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的先決條件。換言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固然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完成國家統一,更必須弘揚中華文化。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前副校長、中華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長陳合成表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久彌新。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誌,也是兩岸同胞心中的根脈與歸屬。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心之相系,情之相融,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兩岸交流很重要,如果不持續進行交流,兩岸文化衝擊會越來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