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兩岸政策扁蘇異調 蘇該走自己的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1 10:02:04  


  中評社香港4月21日電/台灣「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院會就國共經貿論壇發表看法,認為就法律而言,這是個別黨派的民間交流活動,論壇所達成的十五項共識,是沒有法律效力的。但對於國共論壇的共識,蘇貞昌則是持正面態度,他表示共識還需要公權力協商,只要對台灣有利,政府不會因人廢言,凡事都會以台灣主體性為考量。他並強調只要是對兩千三百萬人民有利的事情,都要主動規畫推動,但推動並不是為了政黨利益,而是為了台灣長遠的根本利益。

  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登社論表示,如果沒有誤解蘇貞昌上述這番話,那麼必須要說,這正是一個實事「內閣」該有的作為! 蘇貞昌這次對國共經貿論壇若是採痛批的立場,明白揭示台灣長遠利益高過政黨利益的立場,充分顯示他已經用更宏觀的視野來對待兩岸事務。這和去年四月間第一次「連胡會」後的景況加以對比最明顯,當時擔任黨主席的蘇貞昌話則說得更重,不僅罵連戰「胳臂向外彎」,而且說他的表現「實在是荒腔走板,令人搖頭!」時隔一年,蘇貞昌沒再重複去年他說過的話,反而選擇正面對應,不論是位置變了也好,是思維變了也罷,這都是一種超越。

  正是因為有了去年經驗的對比,才能顯現出一個執政團隊的視野與擔當。社論質問,去年四月間經過府院黨政一輪猛攻下來,執政黨自己又在兩岸政策上達到多少突破呢?批對岸不願對話,批在野繞過執政黨,話是不錯,但執政當局這一年又創造了怎樣的氛圍,讓兩岸能夠順勢的啟動對話?恐怕情況是剛好相反吧!

  別的不談了,對比一下股市的反應,去年四月的一次連胡會後,以及上周的二次連胡會後,無例外這兩段期間的台灣股市皆創新高,顯示主流民意都樂見兩岸邁向和緩與穩定。相對的這一年卻是執政當局不斷地在扮演激化兩岸關係的角色,甚至一直到此刻,相關部門都還在擔憂「終統」的效應,會不會影響到這次在美國華府布胡會的議程。 
    
  社論指出,許多兩岸互動事務,若沒有公權力的介入,根本無從推動,例如包機直航、開放觀光等,有些則是若缺乏公權力的積極配合,則是會大打折扣,如農產品輸往大陸等。而若是這些事項經由在野黨與大陸達成某些共識,執政黨可以順勢接手,也可以完全不予理會,蘇貞昌選擇了台灣人民的利益後者,顯然他已認清了一個現實,政黨利益終究是要趨向與人民利益一致的,如果政黨利益與多數人民的利益出現衝突,卻依舊以政黨利益為先,那就是自絕於民意主流了。對於有志於更上層樓的蘇貞昌而言,顯然已沒有太多的選擇空間。
    
  剩下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府院不同調」怎麼解決了。如果國共經貿論壇的成果,已經被陳水扁定位是「包藏禍心的遮羞布」了,蘇貞昌卻明示不會「因人廢言」,還要「正面看待」,不是在擺明要與扁府唱反調!還記得謝長廷下台時說過的話嗎?他說他之所以被撤換,就是因為他對大陸政策的立場與扁府不一致,如今蘇貞昌終於也走上同樣的路,正面看待陳水扁所咒罵的「遮羞布」,這會造成怎樣的後續效應我們不知道,但要落實「實事內閣」的承諾,要形塑一個未來領導人的格局,蘇貞昌能夠有的選擇空間,恐怕也不多。如果因此演成府院衝突,就看看屆時的民意反應吧!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