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意志:中國創造呼喚中國標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1 06:50:05  


標準影響的是行業乃至國家的競爭力,所以被稱爲跨國企業的"撒手鐧"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製造業總量居世界第四、172類産品産量居世界第一的中國,却被排除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五個常任理事成員之外,祗承擔了該組織國際標準制定量的1%。半月談文章稱,近幾年,中國有60%的出口企業遭遇過國外的技術壁壘,中國已經成爲國際貿易糾紛最多的國家之一,在衆多作祟的因素中,標準問題越來越突出。
 
  標準,到底有多重要?
 
  文章稱, 在今年3月23日召開的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上,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劉平均報告了這樣一個事實:
 
  2005年11月,日本依據新修訂的《食品衛生法》,頒佈了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限量"肯定列表制度",對食品、農産品中所有農業化學品殘留物都作了明確規定:15種農藥、獸藥被禁止使用;對797種農藥、獸藥及飼料添加劑設定了53862個限量標準;對沒有設定限量標準的,執行"一律標準"──含量不得超過0.01毫克/千克。
 
  從2006年5月29日起,祗有符合"肯定列表制度"要求的食品、農産品才能進入日本市場。日本是中國食品、農産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場,佔中國食品、農産品出口量的32%。此舉將大幅增加中國對日貿易成本,影響通關速度,嚴重制約中國對日貿易。
 
  這是國外提高進口産品准入的標準門檻從而影響中國出口貿易的一個縮影。劉平均指出,發達國家限制中國産品出口,主要的手段就是標準。目前,在進出口貿易中,關稅、配額的作用都在弱化,而技術的作用不斷增强,技術貿易壁壘已成爲制約中國産品出口的主要障礙。
 
  專利影響的祗是一個或數個企業,而標準影響的則是行業乃至國家的競爭力,所以,標準被稱爲跨國企業的"撒手鐧"。劉平均特別提到,近年來,技術壟斷趨勢越來越突出,"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全球化"現象越發普遍:發達國家通過將核心技術轉化爲專利技術,又將專利技術融入到技術標準中,幷設法在最大範圍內推廣其技術標準,從而壟斷國際市場。
 
  這樣就不難理解以下事實: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實施知識産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有15處對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劉平均說:標準戰略已上昇爲國家意志。

  中國標準,問題在哪里?
 
  文章稱,標準是協調的産物,技術含量高,做起來耗時耗力。標準的形成鏈一般是:先開發技術,然後申請專利,最後用大量專利(知識産權)組成一個解决方案,即形成標準。
 
  目前,中國的標準形成鏈還不完善。劉平均將之概括爲四個方面:
 
  一是標準制定速度慢。目前國家標準的研制時間平均爲4.5年。其中,光出版發行就要花上兩年:要先通過郵局發徵訂單,等到各單位的回執後再决定印刷的數量。如果印量太少,要賠本,就干脆不出版了。
 
  二是標齡老化。中國現有的21000個國家標準平均標齡爲10.2年,最長的有二三十年了,而國際標準的平均標齡祗有3.5年。目前有9500個老齡國家標準不能用了,需要在3年內完成修訂。
 
  另外兩個突出的問題是高新技術産品標準滯後和新興産業標準缺乏。
 
  "市場推動標準,標準規範市場。"但是,在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沒有市場競爭的推動,人們標準觀念淡薄。各種技術標準由行業主管部門頒佈,是政府行爲。企業就低不就高,力爭降低標準,以便輕鬆完成上級攤派下來的任務。在這種體制下,標準化工作難有大作爲,甚至出現同一種産品有三四個名字的混亂。
 
  研發經費嚴重不足制約了標準的制定和更新。劉平均說,20多年來,國家在標準修訂上祗投入了2600多萬元,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甚大。例如,英國在標準工作上的投入,一年就是12億英鎊。 

  當然,劉平均認爲,標準老化、標準低與中國的經濟基礎、科技水平等有很大關係。標準高了,更新快了,企業都執行不了。
 
  中國標準,如何國際化? 

  文章稱, 海爾集團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2005年,海爾承擔了5項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參與起草16項國家標準和2項國際標準。
 
  海爾認爲,"要真正成爲全球化的品牌就必須主導世界行業的標準",它的創新體系實質上是一個"標準的體系",標準滲透到企業技術、管理的每一環節。沿著"引進消化→吸收創新→專利護航→標準領先"的路徑,海爾成功地實現了"産品領先→技術領先→標準領先"。 

  在今年3月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上,海爾集團介紹了自己的經驗,引起很大反響。劉平均認爲,海爾對標準問題的認識,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龍頭企業的認識水平。"如果中國能够有1萬個這樣的龍頭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哪怕祗有1/10也就是1000個龍頭企業成爲國際標準化組織各專業技術委員會的主導者和領導者,那麽我們國家的標準化水平就能實現大的跨越。" 

  在各地調研中,在與企業座談過程中,劉平均欣喜地發現,各地龍頭企業標準化意識正在覺醒。不少企業的老總們很樂意出資、出人來參與、承擔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的制定,有的甚至表示願意代表國家去沖擊國際最高水平。 

  文章指出,《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提出了一個目標:2020年實現標準總體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成爲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常任理事成員,承擔國際標準制定的比例達到10%。劉平均認爲,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運用法律和市場的手段,發揮企業的主體和主力軍作用。
 
  他高興地告知,國家正在對標準體制進行改革,例如,正在醞釀修改《標準法》,其中有兩項重要內容:一是要確立企業作爲標準化活動主體的法律地位,二是要確立協會團體標準和企業聯盟標準的法律地位。 

  "國家標準化委員會要搭建信息服務平台,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推動中國標準化工作,創造條件讓企業沖出去。"劉平均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