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經濟日報:張榮發,要把蹉跎的時間追回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5 09:48:37  


  中評社香港5月5日電/長榮集團總裁張榮發在國共兩岸經貿論壇後,馬上到大陸,說明時局已不容長榮集團蹉跎。

  臺灣經濟日報今天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指出,從大陸的海運及空運發展現況及未來判斷,國共論壇結束沒多久,熱度還在,張榮發此時親赴大陸,實在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對長榮來說,布局大陸至少浪費了兩年,原因出在2000年台灣“總統”選舉前後,大陸對張榮發挺扁很有意見,長榮集團當年的駐大陸代表,就算努力打通人脈,還是見不著想見的人,這種狀況靠事後一點一點填補,但時間已經浪費不少。

  文章說,即使兩岸同文同種,本身也是全球知名運輸集團,但最近幾年長榮集團在大陸的海空運輸布局,並未占到太多便宜。為了顧慮兩岸的感覺,集團用英國籍、海運公司選擇義大利籍;在上海等地設立可直接攬貨的分公司,也不是用長榮的名字。要深耕及擴大大陸市場,長榮未來還需要專用碼頭,甚至投資碼頭。全球船員不足,大陸人口多,還有大連等知名海事學校提供人才,張榮發兩年前就到大連海事學校看過。

  和同業相比,長榮還算積極,但香港籍同業在大陸的布局相對占優勢,長榮集團要的是和香港一樣的待遇,這一點如能由長榮的高層和大陸高層直接談,可以省卻時間,尤其目前正值貨櫃海運的兼併潮流,貨櫃船航商都在大陸爭市場,長榮面對兼併趨勢的壓力很大。

  再看空運,情形相同。長榮集團用兩家外商公司名義,與上海航空合資上海國際貨運航空,從公司名稱根本看不出和長榮有關,但審批速度都遭延宕,因台灣航空貨物一直減少,這家新公司如不儘快成立運作,對長榮將造成隱憂。

  今年也是大陸貨機艙容量增加最快的一年,不只國航等航空集團添購貨機,包括新加坡航空、德國漢莎、大韓航空等貨運界大卡司,都已和當地同業合組公司或合作,今年起讓出飛機營運大陸市場。長榮與上航合組的公司一直不能正常運作,也造成在台灣的機隊運力過剩,長榮希望把多出的貨機轉到大陸,迄今為止僅有一架,紓壓成效有限。

  文章認爲,這回長榮集團大老闆親自出馬,如果真能超三趕四把時間追回來,把優勢要到手,那麼張榮發這次親赴大陸,絕非只是看看朋友而已,還要為集團下一步布局。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