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四大怪現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2 06:34:48  


  儘管中國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爲人所共知的問題,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出“中國面臨無就業增長挑戰”的提法還是讓人頗感意外。

  傳統經濟學理論認爲經濟高增長必然帶來高就業,因此,中國的高增長與高失業幷存是不是一個特例呢?我們比較了與中國同時被列爲“金磚四國”的另外三個國家的經濟增長與就業情况。結果更加出人意料,在“金磚四國”中,祗有中國出現了違反經濟學常理的現象,其他三個國家經濟高增長都帶來了就業機會的高增長。所謂“BRIC”是指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四個經濟正走向現代化的國家。這四個國家中,兩個是資源大國,兩個是人口大國,這四個國家經濟的起飛已經使全球的商品市場出現了延續近三年的牛市,也是全球經濟的增長出現近十年來最好形勢的重要原因。

  這次比較我們還發現了中國經濟存在的另外三個有反經濟學常理的現象:長期經濟增長與股票市場走勢背離,低通貨膨脹與高房價象背離以及經濟過熱與超低利率幷存。我們暫不考究上述背離現象後的原因,祗是姑且把它們與高增長高失業率幷存的現象籠統地稱爲中國經濟四個怪現象。

  怪現象一:高增長與高失業率幷存

  中國就業機會增長速度低於經濟增長速度幷非什麽秘密,僅看一下每年大學生就業市場就能一目瞭然。國家統計局曾經有一個測算,20世紀80年代,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增加240萬個就業崗位;20世紀90年代以來,祗能增加70萬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在大比例上昇,2001年爲115萬,2002年爲145萬,2003年爲212萬,2004年爲280萬,2005年將爲338萬。通過這組數據,凸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自2000年以來,經濟發展得越快,大學生就業的難度似乎反而越高。聯合國開發計劃署6月29日發表報告稱,“貿易使不平等的狀况進一步惡化。在東亞的成功故事背後,隱藏著‘無就業增長’的挑戰,年青人與女性正經歷著‘無就業增長’,勞動人口的增加遠遠快于工作機會的增加。”這份名爲《2006亞洲太平洋地區人類發展報告》的報告中說,在上個世紀90年代,由於出口的持續上揚,中國的經濟增長一直處於一個非常高的增速之中,高達10.1%;而同期,就業的增長率却祗有1.1%。

  怪現象之二:經濟增長沒有帶動股市上揚

  股票市場歷來被稱爲宏觀經濟的晴雨表,另人奇怪的是,這個晴雨表在中國却常常失靈。儘管中國股票市場自去年12月份以來出現了一波規模可觀的上漲,當相比于滬深股市在過去4年里的下跌幅度來說,這次上漲充其量也祗能算是一次技術性反彈。而與金磚四國的另外三個國家相比,中國股市在過去5年的表現實在是乏善可陳。

  在過去四年中,金磚四國中除中國股市外,其他三國股市的表現都非常優异。去年俄羅斯股市上漲超過100%,巴西和印度股市上漲超過50%;今年,巴西和俄羅斯股市上漲又已超過10%,印度股市也上昇約8%,祗有中國股市由於受經濟减速預期和全流通的影響而表現一般。尤爲值得一提的是,印度股市在過去3年里增長了三倍多。儘管前一段時間出現了下跌,但印度股市目前仍維持在3年來個高位。2003年6月份,孟買SENSEX指數基本尚處在3000點的位置,2006年2月17日該指數突破10000點大關,上漲幅度不可謂不驚人。同樣是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爲什麽印度股市能大漲而中國却不能呢?

  怪現象之三:高增長與低通脹幷存

  一般來說,經濟高速增長伴隨收入增長總是會出現或輕或重的通貨膨脹,這是一個尋常現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中國經濟持續多年高速增長却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與此相反的是,中國在前兩年甚至出現了通貨緊縮。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出現通過緊縮也是傳統經濟學理論無法解釋的一個現象。

  相比中國而言,金磚四國的另外三個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都出現了程度不等的通貨膨脹率上漲。在金磚四國中印度6月份通貨膨脹率爲5.24%,俄羅斯爲6.2%,巴西爲8%,都遠遠超過中國。通貨膨脹率溫和上漲是經濟繁榮的一個徵象,幷不意味著經濟運行出了問題。奇怪的是,中國經濟持續多年高增長不僅沒有引起通貨膨脹反而出現了通貨緊縮。這也是中國經濟的一大怪。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低通貨膨脹是在房地産價格飈昇的情况下出現的,這其中是不是也有聯繫呢?

  怪現象之四:經濟長期過熱和超低利率幷存

  這也是一個也非常值得關注的現象。中國經濟過熱早已見于媒體報道和官員的講話中,而且中國目前的實際利率仍然接近爲零。一般來說,超低利率政策一般在經濟增長乏力時實施,例如泡沫破滅後的日本。一般在出現經濟過或熱通貨膨脹抬頭時應該結束低利率政策以保證經濟健康運行,例如美聯儲加息。中國在經濟出現明顯過熱的情况下堅持超低利率政策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以上祗是簡單地列舉了中國經濟幾個與衆不同的現象,由於傳統經濟學理論對此幷不能給予另人信服的解釋,所以我們暫且稱之爲中國經濟怪現象。

  來源: 中國經濟網 作者:苗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