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晚:請把焦點壓力,放到陳水扁身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31 15:31:49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聯合晚報社論指出,倒扁反貪腐靜坐即將上場,到處都是壓力。施明德受到沉重壓力,必須為自己人格一再辯護。安排靜坐活動的人受到沉重壓力,必須想方設法,要吸引群眾參與,又得保證絕不會有暴力衝突。馬英九也受到沉重壓力,既是台北市長,又是國民黨主席,如何拿捏分寸維持秩序,又不至於變成打壓群眾運動的罪人。甚至連王世堅都受到沉重壓力,嚴詞批評施明德的他,現在要為自己的所作所為,被人家反覆檢驗質疑。

  這麼多人受的這麼多壓力,加總起來的效果就是,模糊移轉了整個運動真正的壓力對象:就是陳水扁應該承受的下台壓力。

  從施明德到王世堅,都成了陳水扁的擋箭牌,分走了陳水扁應該要負擔的政治與道德責任。

  所以社論提醒,現在台灣最需要的是:別搞錯了,真正該被檢驗的,是陳水扁的行為,是陳水扁在“總統”這個位子上的適任性。當媒體、大眾紛紛議論施明德、范可欽、馬英九、王世堅的同時,陳水扁躲在一旁,絲毫沒改變他的德行。他始終沒對是否“間接”接受禮券做出說明,繼續堅持不提供吳淑珍珠寶來源,而且竟然對“國務機要費”風風雨雨沒一句公開解釋。他還大剌剌講刻薄諷刺的話,一下說施明德不必寫“求饒信”給他,一下又說是因為自己太年輕就當“總統”,擋住了前輩的路。他更是到現在都不曾面對記者面對媒體,回答過任何一個問題。

  社論說,別讓陳水扁在一邊偷笑吧!參與、設計“反貪腐”靜坐活動的人士,一定要謹記:讓壓力回到陳水扁身上。行動成功與否,只可能、也只該有一項判斷標準,就是創造出足夠壓力,逼迫陳水扁反省,逼迫陳水扁改變其行為。就算他堅持不辭職不下台,壓力至少要讓他對自己、對社會誠實做出交代;壓力也可以累積成未來其他戰場,包括“立法院”等的重要後援基礎。至於其他的,活動是不是有創意、是不是熱鬧好玩、是不是象徵什麼,老實說,那是週邊其次的。

  如果讓周邊其次的東西模糊了壓力重點,像這幾天這樣,那靜坐再久都不會達到本來構想的效果。而且,最歡迎如此焦點模糊的,不會是別人,一定是陳水扁吧!   


    相關專題: 施明德倒扁 來自深綠的最大呐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