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昔天真所薦非人,今良心硬化心餘力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18 08:51:16  


  中評社香港10月18日電/台灣聯合報今日刊登社論說,十二年前,李遠哲頂著諾貝爾獎的光環回台,出任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明天,李遠哲將卸下院長職務,但他頭上的桂冠已然剝損,他可能更沒想到自己充滿熱情的政治參與,竟留給台灣一場民主殘局。

  社論說,李遠哲是涉入政治極深的台灣中研院長,亦是最能借助於政治勢力的中研院長,更是被政治勢力挾持得最嚴重的中研院長。 

  十二年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剛返台的幾年,李遠哲以其特有的謙遜、沈穩及理性的知識分子形象,贏得各界尊重,被人們視為“社會良心”的典範。但隨著涉足領域的擴張,從教改、九二一賑災、兩岸傳話人,乃至曾數度受邀“組閣”,李遠哲的完美形象即因不勝負荷而逐漸剝損,他面對過度接攬的政策承擔和社會責任,亦顯心餘力絀。 

  或許是改革熱情殷切,或許是由於知識象牙塔的天真,李遠哲在兩千年大選前接受陳水扁之邀擔任其“國政顧問團”首席顧問,並呼籲人民支持“清流執政”、“向上提升”。他的獻身表態,對陳水扁的選情發揮了臨門一腳的作用,他也等於把自己的全部形象都押給了陳水扁。及至扁政府施政無能的醜態畢露,台灣政經情勢日漸退化,乃至陳水扁家族醜聞不斷,李遠哲當初的“鄭重推薦”,也就變得難辭其咎了。 

  社論指出,讓人費解的是,李遠哲不僅從未對自己“所薦非人”表示歉意,亦未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諫請扁政府調整其作為;他更在二○○四大選繼續對陳水扁下注,說希望陳水扁繼續為台灣服務。這就好像分析師明明錯看了一支推薦股,卻因為不願承認錯誤,反教投資人繼續下注虧賠。最近陳水扁貪瀆弊案纏身,百萬紅衫軍上街怒吼,李遠哲被媒體問到,竟還推說“這不是我的事”。 

  當初挺身相許的激情,對照如今這“不干我事”的態度,李遠哲實已判若兩人。六年前挺扁,或許李遠哲是出於為台灣好的一腔熱血;但李遠哲今天的漠然,是看不到執政者的蜩螗,或者是依然心存偏袒之私,或者他的社會良心得了“硬化症”? 

  社論說,在扁政府的六年亂局中,李遠哲和他顧問團的夥伴,其實早就無用武之地。李遠哲重新退回到學術世界,那裡還有他的一片天地;但被他半途拋棄在混亂時局硝煙中的人民,要向哪裡尋求公道? 

  無論是作為知識分子,或者作為最高學術機構的領導人,李遠哲皆有過度高估自己的傾向。以至於他在現實中的行動能力,最終承載不了自己的理想與熱情。包括教改目標的名不副實,清流執政的徒留空言,和兩岸調人的無功而返,都說明了李遠哲的“越界演出”的成果有限。即使在中研院,他雖然延攬不少海外菁英科學家返台,也募到許多經費,更擴增不少硬體設施,但中研院的人文氣息卻不若當年蓬勃;這也與他介入太多政治,使學術氣氛受到現實制約有關。 

  即使在過去的威權時代,中研院一向與政府保持距離;且在關鍵時刻,仍然發得出鏗鏘的諫諍之聲。相形之下,李遠哲個人在李登輝、陳水扁任內皆有呼風喚雨的能耐,中研院卻反而變得喑啞無聲。李遠哲失去了他的清譽,中研院也未挑起知識分子的承擔。 

  十二年來,李遠哲在政治上的表現,遠較他在學術上的表現受到矚目。李遠哲返台十二年的成就,最後不是放在學術天平上來衡量,卻是攤在政治賭桌上論輸贏,這不能不說是一項遺憾的事。

  社論認為,李遠哲身所困陷的漩渦,其實也是台灣民主政治未能渡過的漩渦。一位愛鄉土、受尊重的謙謙君子,在幾年間被磨損到無以為繼,可見台灣政治下沈的力量多麼強大。如果李遠哲看得出李登輝國民黨世代的沈淪,難道他會看不到陳水扁民進黨世代的沈淪嗎?李遠哲不向現世發聲,但歷史必將對李遠哲作出評語。 

  中研院院長這頂桂冠,原是知識分子的最高精神象徵。當這頂知識桂冠鍍上了政治的黃金,究竟是使桂冠增輝,或使桂冠蒙塵,李遠哲應是心知肚明,歷史亦將留下見證。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