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8 18:40:35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時事評論家劉迺強今天發表文章「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文章全文如下:

  曾蔭權的政黨親疏有別論確實打破了自回歸以來的政治文化。在董建華年代,特首跟民主黨的關係不好,但對堅定護航保駕的民建聯也只是「君子之交」,我聽過不少民建聯各層黨員「有辱無榮」的抱怨,損兵折將,士氣低沉。這大概是一些反對派政客和評論員所津津樂道的政治文化。一如反對派的一貫作風,不管事物對錯,但求對他們有利,不惜顛倒是非黑白。恰恰就是因為董建華這種不知所謂的無友無敵作風,弄到眾叛親敵,最後政府成了肉團,社會撕裂,停滯不前。這是十分不利香港穩定、和諧、發展的壞政治文化。

  香港一些不讀書、不看報的評論員,一早咬定董建華是儒家作風。不分觀疏厚薄,「以德報怨」,充其量是孟子稱之為「禽獸」的墨家,因為「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嚴格分別親疏,「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才是真正的儒家王道。儒家的做法,就是情、理、法都要同時兼顧。「以直報怨」是兼顧了理和法,而「以德報德」,則是盡情義。套進香港當前的形勢,「以直報怨」,就是特首對反對派不動氣,不存私怨,不針對反對派作報復打擊。簡單的說,就是「依法治港」。

  這同時也是後現代發達民主的通例。負責執行的公務員可以,並且應該政治中立,與所有非顛覆性的合法政治力量保持等距關係。但作為政客(或者政治家) ,不論在朝在野,都應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配套的政策措施,怎可能中立?政客說「政治中立」,只有幾種可能性:和稀泥、東郭先生、無主見、風派、騙人。這些都不是好政客。我們剛吃過一個扮政治中立前特首的虧,千萬不能再有政治中立的問責官員,更千千萬不能再有政治中立的特首。這是全世界都沒有的事,香港可不要受大話精的蒙騙,自己開創了一種不良的政治文化,還要沾沾自喜。

  香港的政治設計最接近美國。美國的政制設計最初也是沒有考慮政黨的,而到今天,美國的政黨既無黨員,也無黨費,平時似有實無,競選時才亮出機器;在議會中,也沒有嚴厲的黨紀黨鞭,總統要通過法案,許多時也是要一票一票的拉,要維持有效管治,也是分清親疏厚薄,逆我者未必亡,但順我者昌是必然的。此無他,壯大執政聯盟的成員,就是壯大自己的管治能力、威信、政績、和票源。「榮辱與共」,並非單針對政黨,更直接的得益的,往往是行政長官。那即是說,壯大友軍,就是壯大自己;因此壯大執政聯盟成員,是行政長官的利益所在。這最簡單的道理,董建華搞不清楚,吃了眼前虧;曾蔭權剛上台也沒有弄清楚,在政改之役吃了虧之後,才豁然大悟,行政長官無中立,開始一步一步的走向親疏有別的正確方向。只是民建聯經過蛇咬,驚魂未定,怕再受傷害,要「聽其言,觀其行」,這是事物發展的必然過程,也是兩個特首過去犯的錯誤所必然付出的代價。

  同樣道理,反對派也要為過去的錯誤付出一定的代價,董建華是稀有可以任意欺負的特首,不但曾蔭權不能任意欺凌,恐怕以後不管誰當特首,都不可能像董建華那麼可欺。現在綑綁式反對政改遭反彈,自食其果,內部亂七八糟,互相傾軋、吞噬,民意大跌,又怨得誰?反對派剛剛才信誓旦旦反對「小圈子選舉」,連大幅度改進作為直選的過渡,也要作寧可玉碎,不作瓦存的否決,現在一下子反過來又要搞民主黨、公民黨合作搶選舉委員會議席。我於稍前才在這裡分析過,反對派這樣做的話,目的只在搞局,大大有違市民普遍要求「擱置爭議,致力發展」的意願;結果只可能是又一次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又一次向曾蔭權和市民大眾證明自己是赤裸裸的反對派,當特首的只宜敬而遠之,親疏有別的政策是正確的。很可惜,有些人堅持選擇走反對派路線,並且幻想在「一國兩制」底下,走反對派路線可以得到特首的親密對待,甚至達致成為執政黨的奪權目標;失敗、反撲、再失敗的惡性循環,註定是反對派的宿命。這怨不得人,更怨不得曾蔭權,只好怨他們自己。天作孽,猶可為,自作孽,不可活!

  對民建聯和自由黨來說,曾蔭權是否一心一意走親疏有別路線,建立榮辱與共的戰略性夥伴關係,同組執政聯盟,尚在觀察期。因為互信十分脆弱,曾蔭權往後一段期間,一言一動稍有模糊可疑之處,所有朝戰略性夥伴關係發展的努力都會馬上成為泡影。就像陳水扁一樣,態度搖擺,言行經常不一致的話,說了一百次「四不一沒有」,人家都依然斷定他是台獨分子。結果,他終於被逼露出台獨真面目。曾蔭權要是決定走親疏有別的路線,就要義無反顧的走下去,讓建制派和反對派都很清楚,並且沒有絲毫懷疑他的屁股坐在那裡,誰是他的敵人、誰是他的朋友;做他的朋友會有什麼得益,做他的敵人會有什麼下場。曾蔭權的態度越清晰,就越容易高票連任、連任後有效管治。這對他個人、對香港、對國家,都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請注意,我鼓吹「擱置爭議,致力發展」。反對派如下定決心,自絕於這香港民意洪流,最後一定會被市民拋棄,自取滅亡。特首毋須刻意去打擊他們,依法治港,「以直報怨」便可。事實上,特首越是以高姿態的平常心對待反對派,反對派為反對而反對的搞局作風越容易暴露,越快為市民所不恥,加速走向滅亡。相反,要是特首對反對派稍為處理失當,他們會大叫政治逼害,反而激發市民和國際社會的同情,平白讓他們成了為政治理念而犧牲的烈士,而特首,甚至中央,卻反過來成了罪人。

  特首只要堅持親疏有別的路線,反對派必然被邊緣化,這是勢所難免的結果。反對派面對這新形勢,理性而又不失立場的抉擇只有兩條:一是走比梁國雄更激進的路線(因為「長毛」除了長髮和招牌T恤之外,各種妥協實在太多了) ,不與建制作任何妥協,不怕被邊緣化,而刻意站穩邊緣而別樹一幟,以坐牢為家常。這樣做,不問實際上有什麼效果,對社會有什麼貢獻,起碼不論你支持他們也好,反對他們也好,起碼得承認他們在政治上有所執著,是好漢。另外一條更容易走的道路,是作「忠實反對派」(loyal opposition) ,不求嘩眾取寵、不求破壞搗蛋,負責任地代表市民向政府提供不同的意見建議,並監督政府不偏離民意,依法作有效的、良好的施政。只要打出一個真誠為社會、為國家的真正政治家風格,而不是小政客作風,誰知道,有一天市民會選你當特首。這可不是說笑的。問題是,反對派中有這兩類人物嗎?(本文今天發表於香港《信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