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需求"故事? 國際銅市正在走向"瘋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5 07:56:56  


  中評社香港5月15日電/種種迹象表明,國際期銅市場在基金的高度控盤下,正走向“瘋狂”。11日,LME(倫敦商品交易所)期銅價格輕鬆突破歷史高位,收盤8600美元。12日,受LME期銅價格帶動,上海期貨交易所滬銅開盤即突破8萬/噸整數關口。經濟參考報發表文章稱,有專家認爲,一個脫離傳統基本面的市場,終歸要回到自身的邏輯 。

  國際基金假“中國因素”爆炒期銅 

  文章說, 由於中國經濟多年來持續穩定增長,在商品期貨市場,“中國因素”時常被一些海外基金當成炒作商品期貨的理由而信手拈來。在當前國際銅價不斷上漲的過程中,也絲毫不例外。 

  上海中期交易三部經理胡凱西表示,這些海外基金認爲中國經濟正處於快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需要大量基礎原材料,電網建設、城市軌道及鐵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均需要消耗大量的銅材。因此,拿中國的需求來說故事,似乎不需要太多的分析和論證。胡凱西認爲,當前,基金控盤國際銅市,“已經達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據專業人士介紹,2003年10月14日,COMEX銅市基金總持倉和淨多頭再創自1986年有史以來的最高紀錄!2003-2005年兩年來基金在銅市持續戰略性做多。其中一個重要理由,也是“中國因素”。
 
  今年以來,海外基金進一步誇大“中國因素”的作用,將大量資金投入市場,炒作期銅。據胡凱西介紹,新近入場的退休基金、捐贈基金和共同基金對推動銅價的不斷上漲作用非常巨大。“所以幾乎從各種條件來看,基本金屬的價格都超出了跟基本面相對應的水準。”他說。 

  然而需要警惕的迹象是,進入2006年3月,美國CFTC交易商COMEX銅期貨分類持倉報告顯示:2006年4月銅市基金在歷史高位减倉至淨空頭1564手。“投資基金看似打算離場。”胡凱西說。 

  “從理論上講,對於任何一種原材料的需求都是無限的,而供給却是有限的。”長期從事資本市場及衍生品市場研究的上海社會科學院韓漢君教授說道,“如果一味强調這種潜在需求的話,那麽任何基本面分析都沒有意義了。價格應該反映現實需求和供給。” 

  高銅價抑制了中國的消費增長 

  事實也的確不是海外基金向市場描繪的那樣。目前,中國銅需求正在降低,“中國因素”支撑不了國際銅市瘋狂的價格。 

  摩根斯坦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也認爲銅價上漲已經不能再用基本面解釋。他指出,今年一季度國際銅價上漲41%的同時,中國銅進口量同去年相比减少了19.4%。“目前中國需求完全不像基金所描繪的那樣”。 

  胡凱西表示,短短一年之內銅價繼續翻倍嚴重影響中國消費,打擊國內銅製造業。據他介紹,銅價的上漲給銅加工企業的生産經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以銅管企業爲例,最新調查顯示,截止到目前的今年空調用銅管消費較去年同期减少30%。高銅價對銅管行業企業帶來了巨大影響,主要是流動資金日益緊張,不少企業不得不將原先計劃用於技術改造的資金用於購買原料。同時高銅價壓制了下游的消費,使消費减少、延後,幷逐漸導致部分行業替代消費的産生。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銅價已到了銅管企業能承受的極限。如銅價進一步上漲,企業將面臨資金鏈斷裂危機。
 
  中國的電綫電纜行業也開始受到高銅價的抑制。業內人士表示,今年電綫電纜用銅消費較去年同期减少20%。替代品沖擊銅消費的狀况開始出現,如黑桿替代光亮桿,導電體中銅包鋁等花樣層出不窮。中國海關公佈數據顯示,1月至3月中國對銅和銅産品進口同比下降19.8%,爲49.1561萬噸,其中3月銅和銅産品進口量爲19.1351萬噸。“中國銅的消費可能因爲高銅價而受壓抑。”胡凱西說。 

  國際銅價已顛覆傳統基本面 

  “我們認爲,目前的銅價已遠遠脫離傳統的基本面,或者說銅價已顛覆傳統的基本面。市場低庫存、資本流動性—基金對沖、機構博弈——已經成爲銅市新的基本面。”胡凱西說。 

  據他提供的材料,國際銅業研究小組(ICSG)4月13日公佈的一份初步報告顯示,今年1月份,全球精煉銅市場供給過剩6萬噸。報告稱,上述數據是修正數據。在尚未修正之前,1月份過剩量爲4.8萬噸。2005年1月份,全球精煉銅供給短缺3.8萬噸,修正後爲2.5萬噸。今年1月份,全球精煉銅消費量環比反彈,但仍較去年同期低2.5%。
 
  該小組稱,全球主要消費市場需求量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國大陸市場需求量下跌10%,歐洲市場下跌2.4%,日本市場下跌9%,美國市場下跌5%,中國台灣下跌20%。相反,印度市場需求增長20%。
 
  供給方面看,由於智利銅産量出現下跌,全球礦銅産量環比跌至2005年9月份以來的最低。但是,即便如此,1月份礦銅産量同比仍增長3. 3%,銅精礦産量增長3.3%,濕法冶煉銅産量增長3.2%。産能利用率從去年90%的平均水平跌到了86%。與去年1月份相比,今年1月份全球精煉銅産量同比增長3.8%,初級銅産量同比增長3%,再生銅産量增長7%。報告稱,産量增長主要是由於中國、印度、日本和贊比亞等國産量增長所致。
 
  國際銅業研究組織(ICSG)在2005年度報告中稱, 2005年精銅産量爲1643.3萬噸,消費量總計1643.1萬噸。去年12月精銅市場産量過剩18.5萬噸,2005年在市場上已能够更容易買到銅精礦。“12月過剩較多主要是因爲歐美在傳統假期的銅需求减少,日本需求也萎縮;而精銅産量呈持續上昇趨勢。中國的表觀需求量在12月增加,但仍低於2005年月均值。全球2005年全年的消費量較2004年下降1.53%”。 

  “銅價目前的價格已經遠遠脫離其成本。隨著供應週期逐漸恢復,在價值規律作用下,銅市供求關係最終將由短缺向供求平衡轉化。無論何種週期中,沒有祗漲不跌的市場。”胡凱西說。的確,一個脫離了傳統基本面的市場,縱使海外基金的那些分析師們將所謂的“中國因素”描繪得天花亂墜,但市場終歸會回到自身的邏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