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國際銅價戰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9 07:16:04  


  中評社香港5月29日電/從宏觀基本面和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世界經濟的全面好轉和大量投機資金的炒作是推動銅價狂漲的兩個因素,但中國的銅消費增長仍然被國際金屬市場的買賣各方認爲是主導銅價飈昇的最主要原因。財經時報文章如是說。

  最大的銅消費國

  事實也是如此。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伴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城鎮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製造業向中國的轉移以及大量外資的流入,中國當仁不讓地成爲了世界工廠和銅消費增長的集中地,這一切直接反映在中國精銅消費增長方面。以銅材加工産量爲例,從1990到2005年間,中國銅材加工産量年平均增長35%,高居世界之首。

  文章指出,2001年,中國成爲世界最大的精煉銅進口國之後,又成爲世界最大的銅消費國。隨著中國的銅需求异軍突起和全球經濟重新回暖,全球各種形式的銅消費也迅猛增長。這使得本世紀初投資持續低迷的金屬銅市場一下子陷入了供給嚴重不足的局面。根據GFMS統計,2004年全球銅的供需缺口達866萬噸,而2005年全球銅的供給約短缺36萬噸。而供給短缺的直接結果就是,全球三大金屬交易市場的銅存貨急劇下跌到不足兩天的消費量,幷成爲推動近年全球銅價恢復性上漲的中堅力量。

  2005年,中國的銅消費量大約佔全球總消費的22%,約爲380萬噸,而這其中的50-75%是用於國內消費。從行業分佈看,中國最大的銅消費行業是電力電氣行業,汽車製造業、建築業等,其中電力行業的銅用量佔國內銅用量的大約55%。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的數據,2005年中國電網總投資是1700億元人民幣,2006年這一數字將爲2000億元人民幣,幷且今後十年每年將投入1800-2000億元人民幣。這樣史無前例的發電設施投資以及中國目前發電和配電遠遠落後于世界平均水平的現實局面,使得國際銅市場非常看好中國的遠景需求和未來銅價。因爲作爲最大的一項原材料投入,銅約佔電網投資中的30%。

  另一方面,近幾年中國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也是國內銅用量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05年中國汽車累計産銷570.77萬輛和575.82輛,同比分別增長12.56%和13.54%,而2006年一季度汽車行業年産銷增長率更是36.6%和36.0%。由於進口汽車關稅和國內中低檔乘用車價格的大幅降低以及中産階級可支配收入的不斷提高,中國乘用車需求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據中金公司預測,未來的5年間中國乘用車需求增長率將保持在18%的水平。

  銅消費量與經濟同步增長

  文章分析,根據歷史數據分析表明,當一個國家的國內生産總值(GDP)的增長率超過2.4%時,銅的消費量會快速增長,而且GDP每變化1%,銅的消費量將變化3.24%。一個國家的銅的消費水平實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假定今後數年中國GDP增幅介于8%~9%之間,那麽到2010年中國的銅消耗量將超過580萬噸。由於中國是個銅資源短缺的國家,精銅的原料自給率祗有40%,因此,每年均需進口大量的銅精礦,而且在銅的進口構成中,原料進口佔比較大,電解銅的進口大於半成品。

  儘管達到歷史高位的銅價對需求的抑製作用開始顯現,但中國對現貨銅的需求仍保持旺盛。中國最大的銅生産商江西銅業公司最近表示,中國銅需求有增無减,供給量仍然無法滿足需求,今年中國銅供給缺口可能會超過100萬噸。在國內,隨著川藏公路的建設,中國目前最大的銅礦(西藏玉龍銅礦)已經在今年四月宣佈進入商業開發。

  但是,由於中國已有的大型銅礦多數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目前已經進入了礦脉生命週期的後段,如果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在銅礦資源勘探和開發上沒有重大突破的話,中國國內精銅出産率預測將從2005年的35%下降到2010年的15.8%。

  由於生産要素、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因素,雖然全球各大生産商都在加足馬力生産,但當前的産量已經是所有産商全力運轉的結果,短期內供給的增幅不會太大。

  拓展海外銅原料市場

  文章認爲,爲緩解供應日益緊張的狀况,中國應盡快加大對銅礦資源的勘探開發力度。中國大型銅生産商江西銅業、銅陵有色金屬公司以及雲南銅業等在尋求海外資源方面已先行一步。但限於中國現行外匯管理體制和相對較小的企業規模,上述公司很難獲得風險投資,直接投資于海外項目的能力有限。

  鑒於中國銅産量嚴重依賴進口原料,且這種局面將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中國政府需要制定一些鼓勵大型銅生産商外出找礦的優惠政策,包括:政府在海外銅開採項目中持有股份、對銅礦企業提供外匯支持及放寬對銅生産商的信貸額度等等。

  國家應主動出手爲企業拓展海外銅原料市場爭取外國政府方面的支持,尤其是南美的智利和秘魯等富銅國家。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