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9日電/香港大學政治與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博士胡偉星在即將出版的《中國評論》10月號撰文指出,在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浪潮中,台灣的經濟正在被邊緣化,這對扁政府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 政策形成巨大壓力。
文章認爲,東亞地區經濟一體化發展得異常迅猛,從“十加三”到東亞峰會,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越來越多,發展蓬勃,各種貿易法規將迭層架屋,形成了所謂的“意大利面效應”, 或者叫“面碗效應”)。 它使區域貿易安排越來越具有排它性,“體制外”的國家與地區進入體制內的難度增加。
由此,至少可以得出初步結論:
——從區域政府間合作層面來看,東亞貿易安排越來越機制化,國際協定的密度越來越大,中國大陸越來越佔據中心地位,而台灣開始被邊緣化。
——WTO多哈談判中止後,所有亞洲國家為了持續促進貿易發展,都更重視雙邊貿易談判,並且加快了參加雙邊與多邊貿易安排的步伐。
——台灣也一直想與其他國家簽自由貿易協定,但都不得其門而入,在所有國家中,美國是台灣最想取得突破的國家。
——即使台灣被排斥在所有地區自貿安排之外,也不意味著台灣在東亞經濟發展和區域一體化中就無所作為了。
文章認爲,台灣的企業以及島內經濟的發展遇到了瓶頸,究其根源都是台灣當局的政策所造成的。而大陸的經濟高速發展,巨大的市場潛力,對台商也產生了強大的磁吸效應,使兩岸經濟交流日益密切。如果政策進一步開放,三通徹底實現 ,兩岸經濟能進一步整合。
至於民進黨政府是否能有所作為,文章認爲,民進黨政府在兩岸關係上的政策困境反映了其在地區一體化中的困境。在當前的政治生態下,民進黨政府不管誰在台上,都不可能有作為。
文章指出,目前島內的政治生態,不管誰去主管行政院,也不可能有所作為,台灣經濟發展會受到極大限制,有進一步邊緣化的趨勢。但從台灣企業的角度看,限制兩岸經貿往來,更加堅定了台商去大陸發展的決心。從大陸方面看,掌握了天時地利,籌碼越來越多。因此,大陸對台商的政策也愈顯重要,應當在如何直接影響台灣民眾的對大陸認知,打動台灣民心的政策上多動腦筋。作為爭取台灣民心的一項措施,今後如何讓台灣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安排,不使其被邊緣化,也是一個需要認真考量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