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4月9日電(作者 吳德里)俄烏開戰以來,到目前為止,印度是唯一與美國關係密切、卻沒有譴責俄羅斯或對他實施任何制裁的大國。美國總統拜登無奈的說,印度是“四方安全對話”中唯一一個在針對俄羅斯採取行動方面“有點不堅定”的國家。
印度豈止“有點不堅定”,她根本是率先戮破美國領導全球、對俄全面制裁張力的重量級“友邦”。
體塊龐大的文明古國
印度這塊次大陸國土,自古受到西來的波斯、希臘、阿拉伯、 阿富汗、突厥和蒙古人的侵略,近代又遭西方的葡萄牙、荷蘭、法國入侵,最後淪為英國殖民地,印度獨立迄今國家仍備受西方勢力指點喝叱,反帝國主義心態深入民心。
引導印度獨立的聖雄甘地,主張民族振興要反求諸己,被壓迫的人民要以非暴力的不合作主義自救。這種類似晚近“躺平”的無作為運動開啟後,使億萬印度人看清,單憑暴力,英國人一刻也不能控制住人數這麼龐大的印度。
不難理解好不容易掙脫西方列強及大英帝國控制,獨立以後的印度,不甘向和英國系出同源、資本主義的美國購買軍武,並強調不結盟主義的苦衷。甘地被刺殺後,一度嚮往社會主義國家體制的尼赫魯統治期,開始向隔了一個大中國版圖的蘇聯結好並購買其武器,畢竟印俄兩國在歷史上同遭西方數度侵略霸凌,巧的是也同被蒙古人狠狠統治過兩三百年,建立過南方蒙兀兒汗國、北方欽察汗國兩個王朝。
冷戰期間,印度倡議不結盟運動,這是一個擁有120個成員國和17個觀察員國的鬆散國際組織。其成員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與美蘇兩超級大國中的任何一個結盟。聯合國中有三分之二會員是該組織的成員國,全球約55%的人口也生活在不結盟運動國家,透過此運動,在南亞和東南亞擋了西方順路重返亞太,當然不受西方歡迎。
西方基本上仍把印度視為一個貧窮國度,充滿唯心主義的異教徒異想世界、以為他們不過是喜歡在骯髒恆河洗浴,成天吃咖喱、練瑜珈、看寶萊塢電影的國度。
但是印度在過去二、三十年中,確實發生極大變化,擁有核子武器,極力擴充軍備,2001年即晉身新興市場國家的“金磚四國”,國家發展力和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總人口居世界第二,購買力居世界第三,更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
所以當這樣一個十四億一百萬人口的龐然大物,在她前進的路上要繼續獨行其是,先天上就很難率予“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