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如何講述“中國故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1 06:59:51  


  從家電、數碼産品到汽車、鋼鐵、醫藥,甚至是小小的打火機,中國企業頻遭國外廠商知識産權阻擊的現象,已構成中國知識産權最醒目的圖景。而在這個圖景中,幾乎所有中國企業都扭轉不了被動挨打的局面。

  但這樣的圖景正在被一些中國民族品牌改寫。

  繼深圳朗科訴美國PNY專利侵權邁開中國企業海外維權第一步之後,“普蘭娜”的俄羅斯維權,又一次讓人們感受到知識經濟時代國際競爭的特別滋味。從這個耐人尋味的“東方美麗故事”中,我們看到通過自主創新走向世界的民族企業究竟該如何講述自己的“中國故事”……

  作爲國內第一起靠自主發明專利在海外維權初嘗勝果的案件,“普蘭娜”無疑具有典型的示範意義。它既是對國內企業自主創新熱情的一種鼓舞,也從一個側面說明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中國企業不僅顯露出了可以和對手抗衡的姿態,而且已懂得使用國際規則和知識産權的武器。

  “普蘭娜”還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根本趨勢。在技術創新的同時,中國企業講述“中國故事”的關鍵,是要認識到知識産權的重點是“知識”更是“産權”。如果不是擁有法律認可的知識産權,不是十幾項過硬的發明專利,“普蘭娜”的化妝品技術研究院、傳統中醫文化的深度挖掘所帶來的知識優勢和競爭優勢,都可能在一夜之間消失殆盡,“東方美麗故事”也將曲終人散。

  在知識成爲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的時代,通過法律對智力勞動成果賦予相應的知識産權,是企業自主創新决勝千里的關鍵。不掌握足够的自主知識産權,就會喪失經濟發展的主動權;掌握了而不能實施有效合理的保護,就難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來促進企業的騰飛。

  但“普蘭娜”也有遺憾。在做出國際影響之後,沒能及時在波蘭註册商標,導致了今天的曲折。它提示我們,中國企業在走出去之後要將“中國故事”講好,必須進行有關知識産權調查,提前做好專利佈局,特別要注意知識産權保護的地域性,以法律的有效手段降低可能産生的風險。

  這一點,進入中國的外企就更爲主動。統計顯示,國外企業累計在中國申請專利已佔據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半數。正是這種戰略性“專利圈地”,構築了這些企業的知識産權壁壘,保證了競爭優勢和經濟利益。

  在中國,知識産權戰略已經是國家的戰略了,但政府的重視不能帶來直接的變局,還需要“中國故事”的主角積極參與。作爲市場經濟主體,企業運用知識産權制度參與市場競爭、尤其是應對國際知識産權糾紛的準備和經驗才是更爲重要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在“自主創新”的浪潮席捲全國之時,“普蘭娜”歷經周折遠赴俄羅斯維權,帶有很强的現實意義。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出目前我國將“自主創新”提昇到國家意志的層面,的確已具備很强的“民間”基礎。

  而在洋化妝品佔據中國市場80%份額的絕對優勢之下,“普蘭娜”在70多個國家的開疆拓土幷廣受青睞也讓人感慨,消費者的崇洋心理阻隔了“中國故事”在本土的講述。它告訴我們,自主創新的中國企業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

  來源:人民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