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一粒種子”的知識産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6 07:30:52  


  中評社香港4月26日電/在近日舉辦的中國保護知識産權成果展上,有這樣一些展品引發參觀者的濃厚興趣:中農19號黃瓜、中甘21甘藍、中雜101番茄……它們都擁有一個特殊身份——植物新品種權。
 
  一粒種子改變世界
 
  人民日報文章評論道,作爲知識産權的一個領域,植物新品種權在國際上備受重視。植物新品種是指經過人工培育或對發現的野生植物加以開發,具備新穎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穩定性幷有適當命名的植物品種。1999年4月,中國正式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公約》(UPOV),農業部和國家林業局按照職責分工共同負責植物新品種權申請的受理、審查和授權。此後,農業部先後發佈6批植物品種保護名錄,國家林業局發佈了4批保護名錄,使受保護的農業植物屬種與林業植物屬種分別達到62個和78個,爲越來越多的育種者提供了保護空間和公平競爭平台。
 
  倘佯本次成果展現場,從大田作物、蔬菜、花卉到果樹、牧草,許多申請保護的農、林植物令人耳目一新:鄭單958玉米、銀棉2號棉花、0633辣椒……僅雲南選育的月季就有冰清、友誼、粉鑽、紅寶石、往日情懷等多個新品種。一位參展人員告訴記者,無論是育種個人還是育種企事業單位都認識到,擁有了自主知識産權的新品種,也就佔據了市場競爭的制高點。
 
  社會力量投入大幅增加 

  文章指出,7年來,隨著袁隆平領導的湖南雜交水稻中心培育的“培矮64S水稻”成爲全國第一個申請幷獲授權的植物新品種,育種者申請品種權的積極性日益高漲,年申請總量已居UPOV成員國前列。農業部門申請量從1999年的115件增至2005年的950件,年申請量翻了三番多。截至今年3月底,已總共申請3207件,授權747件。林業部門申請量到去年底也累計達到378件,授權113件。 

  這期間,企業和個人的申請量上昇很快,社會力量對農作物育種的投入大幅增加,近年來企業和個人的申請量已達1205件。浙江嵊州農民王飛罡培育的玉蘭系列就有飛黃玉蘭、紅運玉蘭等8個品種喜獲授權。另外,中國品種權保護工作正在得到國際認可,目前國外向中國申請品種權保護的數量已逾200件。 

  新品種保護體系逐步完善 

  據介紹,中國植物新品種保護體系逐步完善,如農業部制定了《農業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實施細則》,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關於審理植物新品種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同時,新品種保護知識普及和行政執法培訓也在全國普遍開展。行政執法力度加大,以農業植物新品種爲例,全國各級農業行政部門共查處侵犯和假冒授權品種案件100余起。
 
  “植物新品種保護在中國大有可爲!”國家保知辦一位負責人說。品種權帶來了巨大的技術創新動力和社會經濟效益,據農業部門對500個授權品種和申請品種的統計,這幾年累計推廣面積達6.4億畝,增産糧食563.2億公斤,新增社會效益223.7億元,僅2005年水稻、小麥、玉米的15個授權品種播種面積就達1.5億畝,增産糧食80多億公斤。這位負責人也指出,儘管品種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隨意侵害育種者權益的問題仍然突出,中國品種權維權之路還很艱辛漫長。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