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利克指台灣在撞牆 意思就是自尋死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1 22:58:36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佐利克10日搬出「台灣撞牆說」,措辭強硬地指責台灣若不斷挑戰美國早已定調的一中政策,那他認為「台灣就是一直在撞牆」 (It's going to keep hitting into a wall)。

  聯合晚報報道說,其實佐利克的說法很清楚,台灣擺明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明明知道一道牆就擋在前面,卻硬要往前撞 (hit),講難聽一點,不就是自尋死路嗎。

  報道說,「撞牆說」也跟中國諺語「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或「明知山有虎,故作採樵人」類似,兩句話的意思都在形容「明知有危險,卻仍然冒險而行」,可說是一種「匹夫之勇」,是愚勇,而非真正的勇敢。

  在運動術語中也有「撞牆」一詞,是指從事長距離跑步時,途中感到呼吸困難、四肢無力,身體極端不適,拿來形容台美現狀似也並無不可,陳水扁這次出訪光去程就歷時37小時,應該已經到達「撞牆」極限,如果硬要去「撞」美國這面大牆,不就在跟自己過不去嗎? 

  另外,報道又說,佐利克批評台灣一些政治人物,用可能導致衝突的方式,來「push the edge of an envelope」。台灣人沒事去「推信封邊緣」幹什麼?翻開字典一查,原來他指的是「進逼底線」,這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按照字面,這句話或可衍伸成「硬塞,塞到爆」,其實這裡的enve-lope跟「信封」根本沒有關係,而是航空專用術語,指的是代表飛機性能安全極限的曲線。飛機性能必須不斷突破,所以得一直去「push」極限,試飛員就稱之為「push the edge of the envelope」,久而久之,「-push the the envelope」成為「打破極限」。

  用久了,連美國人也搞不清其來源,許多人都誤以為是說信封容量有限,硬塞的話會撐破。從好方面來說,打破極限是不畫地自限,但如果不小心則失之輕率躁進,「呷緊弄破碗」就玩完了。

  用此語形容台灣政壇的,佐利克並非第一人,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丁大衛也曾用這句話形容陳水扁和民進黨政府,意思大概貶多於褒。

  拜美國作家湯姆‧伍爾夫之賜,伍爾夫的著作改編為電影「捍衛戰士」,將這句術語才打入「民間」,讓push the the envelope在1980年代開始流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