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沒過熱 切勿逆向調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6 07:40:46  


  中評社香港5月16日電/許多人都認爲今年的增長速度一定會降到9%以下,而第一季度增長10.2%,使他們大跌眼鏡。於是,熱的呼聲漸起,宏觀政策趨緊。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劉福垣文章稱,從發展看運行,當前的經濟運行根本沒有熱的迹象。熱,祗是人們的一種感覺,是心理預期和現實矛盾的産物,是溫度計用錯了,把華氏當作了攝氏。

  文章認爲,從發展看運行,中國生産方式的轉化需要創造幾個億的就業崗位,在沒有達到充分就業之前,經濟是熱不起來的。如果說經濟有病也决不是冷熱病,而是分配病、發展模式病和增長方式病。一個國家一方面認爲産能嚴重過剩,銀行里還有9.8萬億的存差,另一方面又擔心經濟過熱,這是一種不可思議、莫名其妙的邏輯。

  文章表示,離開發展看運行,所謂冷熱的判斷都是人們的感性認識,沒有客觀標準。按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要求,四戶農民至少要减少三戶;在15年時間內,平均每年必須創造3500萬勞動者的就業崗位。即使加速轉變發展模式和增長方式,使單位投資增長的就業崗位是目前的一倍,投資的增長速度也不能低於30%左右,GDP增長速度更不能低於12%左右。農、工兩種生産方式的矛盾從三七開向對半開轉化的這個歷史階段,是國民經濟現代化的戰略决戰時期,是壓力轉化爲動力最快的時期,發展和增長的速度都達到了勢不可擋的氣勢。國民經濟發展自發的巨大動力已經使政府的調控力量顯得比較渺小,市場機制對要素配置的作用已經不可逆轉地超過了政府。政府的所謂調控,壓也壓不下一個百分點,拉也拉不上一個百分點,其影響可能還不如統計誤差大。所以這幾年才有了政府和市場、中央和地方究竟是誰調控了誰的議論。這是好事,我們應該以平常心對待這種新的壓力現象。

  從發展看運行,10%左右的GDP增長速度祗不過是帶病前進的速度,不是什麽高速度。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發展的速度不同,增長的速度是沒有可比性的。如果推翻了社會保障、教育醫療和住宅體制這三座大山,産生了消費拉動的發展模式,中國15%左右的增長速度也不會熱,也沒有什麽值得炫耀的。否則,不僅2020年實現不了全面小康,和諧社會、現代化都將遙遙無期,而再過60年還是發展中國家。

  文章分析,在年初,有人大聲疾呼中國有11個行業産能過剩,不過兩個月,祗剩下5大産能過剩行業。可見對所謂産能過剩根本沒有一個客觀標準,不過是感性認識而已。而從目前出台的調整措施來看,主要集中在清理違規項目、加强行業規劃、嚴格市場准入、淘汰落後技術、扶優汰劣、上大關小等。這些措施無疑都是正確的。但這與産能過剩與否無關,而是政府日常的管理工作。試問,如果産能不過剩這些措施就可以不要了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祗有結構矛盾,沒有總量矛盾,有多少剩餘必有多少短缺,産能過剩是一個僞命題。政府沒有必要在所謂産能過剩下採取什麽措施,而應該在解决短缺的體制障礙上下工夫。在改革嚴重滯後的條件下,體制改革是最行之有效的調控。例如,改革租、價、稅合流房地産連體流通的住宅流通體制,實行年租制、年稅制,住宅的租售價格就會降到目前的三分之一,買得起、租得起的居民就會成倍增加。

  文章說,今年第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費的增長都超過了GDP的增長速度,這是多年少有的好兆頭,難道不應該爲此而高興嗎?!對這樣的好形勢,千萬不要念緊箍咒,而應該在運行上順其自然,把力氣用在推翻新三座大山的改革上。這才是理智的選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