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脹風險兵臨城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7 07:58:17  


  中評社香港5月27日電/中國經濟正隨著天氣的轉暖迅速昇溫。一季度GDP增長達到了10.2%。這一數值遠高於年初預定的全年經濟增長8%目標,也高於多數經濟學家的預測。數據公佈後,多數國際投行調高了對中國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值,包括摩根士丹利由原來的7.8%大幅調昇至9.5%。

  中國企業家發表文章稱,習慣了GDP崇拜的人們可能會對這個高增長數據表示高興,但多數洞見中國經濟宏觀環境的專家們却表達了擔憂。在全球原油價格瘋狂上漲,“淘金”人民幣昇值的熱錢快速流入的背景下,目前的經濟過熱若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則可能點燃通貨膨脹的烈焰,迫使中國經濟最終不得不硬著陸。

  文章指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出口和投資顯然是GDP快速增長的主動力。儘管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已昇值至8左右,出口仍然顯示出强勁的增長勢頭。一季度出口1973億美元,增長26.6%,貿易順差達到233億美元。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國際投行預測中國的全年貿易順差將由去年的1020億美元上昇到1400億美元。

  在投資領域,一季度中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達到27.7%,高出去年同期4.9個百分點。值得關注的是,新建項目在固定資産投資中的比重迅速上昇,一季度的增幅是47.1%,比去年同期高2.5個百分點。新建項目的快速增多表明了投資明顯存在過熱。

  文章分析,新建項目快速增長得益于銀行寬鬆的放貸條件。在經過去年 銀監會對資本充足率的考核後,各家銀行現在都放寬了放貸限制,對貸款中以股票、房地産項目作爲抵押的限制條件大大放鬆。一季度銀行對非金融機構貸款總額增長了1.26萬億元,放貸已經完成了年度任務的50%。如果按照目前這個速度增長,全年的放貸總額將達到去年的2倍。

  文章認爲,這些新增的貸款中很可能有相當大部分流入了房地産市場。一季度房地産開發投資同比增長20.2%,雖比去年同期回落了6.5個百分點,但實際上仍處高位。由於房地産對地方經濟增長的巨大貢獻,許多地方政府已經開始幫助房地産商獲得銀行貸款,從而導致了中國房地産市場幷未因去年的宏觀調控而出現價格明顯下降,相反,大部分城市的房産市場已開始“漲聲一片”。

  去年撤離國內市場的國際遊資出于 人民幣昇值的預期,也開始回流。一季度的外匯儲備中有186億美元被疑爲“熱錢”,而渣打銀行則估計未來幾個月內還將有2000億美元國際資本進入中國。這部分遊資很可能已經流入房地産市場和股票市場,推動這兩個市場快速上揚。

  國際原油價格也在瘋狂上漲。目前已昇達70美元/桶,幷可能在年內突破80美元。由於國內油料市場與國際市場價格尚不接軌,原油漲價的通脹壓力幷沒有完全傳輸到國內。除此之外,主要生産原料如鐵礦石、鋼材、天然橡膠、有色金屬的價格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反彈。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一季度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5%。生産資料價格的上漲將提高企業生産成本,迫使廠商提高産品價格。

  文章表示,儘管居民消費價格(CPI)水平還在溫和區間,一季度僅增長了1.2%,但上述因素已經成爲推動價格迅速上昇的巨大動力。若沒有及時的調控措施出台,可以預見通貨膨脹的風險必然急劇擴大。

  這樣的趨勢如發生在成熟市場經濟體,各國爲經濟降溫最常見的手段是加息與使本國貨幣昇值。但這兩個措施在目前國內經濟情况下幷不可行。若中國央行昇息,則會使許多中小企業面臨更大的經營壓力,不利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尤其是考慮到目前大學生就業的艱難境地,大幅昇息的舉措很可能利大於弊。同時,昇息將進一步縮小中美利差,遊資很可能受到利差的驅動而加大進入中國的幅度。

  同樣的,如果此時大幅調整匯率水準,仍會加大遊資的預期。市場普遍預測人民幣可能進一步昇值,但大幅昇值對國內經濟的不利之處已是人所共知。

  文章最後說,由此,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當局剩下的市場調節手段是收緊放貸,調高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對部分過熱行業的行政調控。這些措施在近期內將得到很明顯的收效,但從長遠看,幷無法解决經濟中的痼疾,如産能過剩、資源配置不合理等。中國也祗有等待下一個有利的時機再進一步提高其利率與匯率的靈活性,從而逐步解决這些長期困擾經濟結構的根本性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