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禮券案未必如陳水扁所想的那麼樂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8 09:48:13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滿諷刺的,民進黨才宣布上周是陳水扁家人弊案逆轉周,但圍繞在陳水扁一家和“總統府”的各項爭議,不論是台開案或SOGO案,案情都沒有冷卻的跡象,相反的,從檢調偵辦的進度和內容觀察,這個風暴還有擴大的可能,即便不是法律面的,道德面的壓力卻有增無減。 
    
  民進黨在準備“絕地大反攻”前,曾經與陳水扁深談,說法是民進黨臚列的各項爭議或弊案,逐一請陳水扁說明,結果是“與‘第一家庭’都無關係”,弊案燒不上去。 
    
  社論認為,就台開案而言,或者可能由趙家一肩擔起,但從各界更矚目的SOGO股權爭奪與禮券疑雲而言,跡證卻未必如民進黨和陳水扁所相信的這麼樂觀。 
    
  根據檢調偵辦,陳水扁的妻子吳淑珍在SOGO專櫃的七次消費紀錄,無巧不巧,都出現李恆隆提領的SOGO禮券流水編號,其巧合程度,讓檢調人員都嘆為觀止,認為機率比中樂透彩都難。當然,即使有巧合,也不能直接指涉七個專櫃出現的李恆隆禮券,就是吳淑珍和周邊親友所使用,但“總統府”曾經公布的夫人消費紀錄只有四次,那麼多出的三次從何而來?“總統府”或官邸迄無說明。 
    
  社論說,用禮券消費並無法律問題,除非這些禮券的來源和所謂SOGO股權轉移有直接而明確的對價關係。檢調坦言,不論是吳淑珍與友人集資購買,或如“總統府”所聲稱,係金孫滿月禮,要在法律上框住吳淑珍都不容易,吳淑珍果若收受禮券,頂多只是“道德瑕疵”。但是,對陳水扁一家而言,道德瑕疵其實就是無比嚴重的問題,民進黨和陳水扁早先反反覆覆地不就在於以“最高道德標準”自我要求嗎?如今這個最高道德標準何在? 
    
  社論指出,先不論從二○○四年就沸沸揚揚的SOGO股權爭奪戰中,各路人馬紛找高層背書,競相爭取官邸支持的爭議,僅就禮券這件事,官邸的道德標準未免也太低了。民進黨拿著官邸密友的堂妹“烏龍爆料”做為反擊,但官邸密友卻證實其禮券卻係頂著吳淑珍的名義打折購得,官邸適不適合成為禮券批發中心?民眾心中自有一把尺。 
    
  真要追究股權移轉爭議,馬永成表示,曾受夫人之命“了解”“高層介入”的外界傳聞,以表明高層無意插手,果若如此,何以還有李恆隆二度進府之事?甚至還傳出李恆隆的電話錄音,直接點名是由官邸醫師黃芳彥和吳淑珍講好,誰攤錢誰就取得經營權?而遠東取得SOGO經營權後,為什麼還要赴官邸“禮貌性拜會”呢? 
    
  不避嫌的結果,就是惹得滿身羶。“總統府”副秘書長陳哲男不必提了,他身上的各項弊案,兩個巴掌數不完;馬永成與金控人事之間的瓜葛,千絲百縷;二次金改推動時,爭議不斷,關鍵即是高層的手,沾染了利益伸進來。當時,府院振振有詞都否認,如今,開發金要進官邸、華南金有八王子宴、國票金有三井宴,為什麼金控人事,都得用這種方式“喬”?府院可否給個交代?如今連“總統府”前機要室主任都傳出投資台開土地開發。更令人氣結的是,從官邸到親家、從府內幕僚到近臣友好,炒的股還都幾乎相同,如何不給人利益共生的聯想? 
    
  不論是台開案或SOGO案,檢調的偵辦,從開始到最近,一而再、再而三地先放出風聲,強調跡證顯示與陳水扁家人、吳淑珍俱無關,即使有關也非關法律刑責,僅涉及道德。檢調的切割,或有其依據,然而,愈是切割愈是讓基層人員不服,最後必然的結局就是爆料不斷,猶如野火燒不盡。更何況,道德不正是政治人物、尤其是政治領袖最重要的資產嗎? 
  
  民進黨創黨以來,一直標榜本土、清廉與改革。如今,陳水扁一家弊案纏身,民進黨舉黨曲意迴護,說是要維護本土政權。但這裡頭有二個問題:第一,台灣是民主化社會,任何政權都得尊重二千三百萬人民的意志,只要是民選而產生的政權就是本土政權,本土政權絕對不是民進黨的專利。第二,任何政權,清廉都是絕對必要的要求,即使威權時代的國民黨政府,清廉同樣是不能打折的標準,不能因為本土就可以貪腐。

  社論總結說,民進黨在護扁的同時,失去的正是民眾對民進黨的信賴和支持。  


    相關專題: SOGO案延燒 扁王朝搖搖欲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