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期貨市場:已初具國際影響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7 06:37:21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中國期貨市場是國際期貨市場的“影子市場”、在國際商品定價體系中,國內期貨市場上還沒有話語權……類似的評論在部分市場分析人士的分析中經常可以看到。

  第一財經日報發表文章說,其實,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發展後,中國的期貨市場已經很好地融入了國際期貨市場體系當中,幷開始逐步發揮自身的作用。央行發佈的《2005年國際金融市場報告》(下稱《報告》)指出,雖然紐約、芝加哥、倫敦等地的期貨交易所繼續在國際大宗商品的定價中發揮主導作用,但是中國商品期貨市場已經成爲世界新興的主要商品期貨市場之一,國內期貨價格和國際期貨價格的關聯度較高,部分品種初具一定的國際影響力。

  數據非常客觀地反映了中國期貨市場在國際期貨體系中的作用。《報告》指出,上海期貨交易所已經成爲世界銅、鋁期貨交易中心。2005年,上海期銅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紐約金屬交易所(COMEX)期銅成交量之比爲14:107:1。上海期鋁與LME、COMEX期鋁成交量之比爲190:13585:1。上海天然橡膠期貨成交量爲全球排名第一,是排名第二的東京工業品交易所成交量的1.3倍。大連商品交易所大豆成交量世界排名第二位,相當于世界排名第一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成交量的15%。鄭州商品交易所棉花期貨交易量僅次於紐約商品交易所,排名世界第二,兩者成交量比爲1:1.6。

  “雖然,國內的期貨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就誕生了,但是真正的發展却是從2002年前後才開始的。在四五年的時間內,國內期貨市場發展到目前的水平,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上海一期貨公司負責人指出。

  文章表示,從國內期貨品種價格與國際期貨品種價格的變化來看,目前國內市場的確在一定程度上有被動跟隨國際的現象存在,但是這種現象幷不代表國內期貨市場就是國際市場的“影子市場”。

  《報告》指出,國內銅期貨市場已經成爲了全球市場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研究表明,上海期銅和LME期銅相關係數高達90%。從2001年第四季度開始,上海期銅開始對LME期銅具有系統引導作用,引導程度指數值(衡量一種價格對另一種價格變化引導程度强弱的指標)從12%不斷上昇到25%左右,2003年11月中旬更是高達38%。

  文章稱,除了價格的關聯度增加外,中國期貨市場融入國際期貨體系還表現在投資者的相互融合。2005 年11 月15 日,中國證監會批准了中國中紡集團公司等5家公司從事境外期貨業務,從而使參與境外期貨交易的國有企業增加到31家。這些企業通過參與境外期貨市場交易,對國際規則熟悉程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也得到明顯增强。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