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媒體渲染蒙古民族主義者排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30 07:14:52  


5月17日,在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中國駐蒙古國大使高樹茂為第四屆蒙古國奧林匹克漢語競賽第一名得主娜敏頒獎。
  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日本《讀賣新聞》7月27日刊登了一篇文章,說中國人在蒙古遭當地民族主義者襲擊,中國飯店甚至不敢掛中文招牌,這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擔憂。蒙古是中國北部的重要鄰國,中蒙建交50多年來,兩國關係雖經歷過波折,但睦鄰友好始終是主流,尤其是近10年來,兩國關係發展很快。蒙古的排華情緒真有這篇文章說得那麼嚴重麼?
 
  日媒體稱“蒙古國民把中國當靶子”

  27日,《讀賣新聞》一篇題為《蒙古國民把中國當靶子》的報導吸引了記者的目光,文章說,由於蒙古貧富差距擴大,國民為了發洩不滿,將矛頭指向在蒙古從事經濟活動的中國人。許多蒙古人襲擊中國人在其首都烏蘭巴托開的賓館、飯店等設施,迫使許多中國人開設的賓館、飯店都不敢再用漢字招牌,如今,“漢字招牌逐步在烏蘭巴托消失”。

  報導說,去年11月,40多個年輕的蒙古人闖進一家中國人開設的飯店,砸壞了飯店的招牌、電視機、傢俱等財產,並叫嚷招牌必須用蒙古文,不得使用漢字。這些人是蒙古民族主義團體的成員。該事件發生後,許多蒙古年輕人紛紛在網上表示支援這種暴力行動。 

  報導還提到,2004年,蒙古的經濟增長雖然達到了10%,但通貨膨脹也在10%以上,25%的烏蘭巴托人處於貧困線以下,政府官員中索賄、受賄等腐敗問題十分嚴重。部分政府官員同外國資本勾結在一起獲得巨額非法利益,引起了國民的強烈不滿。一些民族主義分子乘機將國民對政府的不滿情緒與民族意識結合起來,將憤怒的矛頭轉向了中國人。這些人強調是中國人奪走了他們的工作。

  日本報導與事實不符

  環球時報記者在蒙古駐站已有1年多,感覺日本媒體所說的“蒙古國民把中國當靶子”、“在蒙中國賓館不敢用漢字招牌”等說法與事實很不相符。

  從去年年底開始,在烏蘭巴托的確陸續發生過幾起針對在蒙中資企業的襲擊事件,但這只是極個別民族主義分子的行為,並不代表蒙古的主流民意,也沒有影響在蒙中資企業的正常經營。襲擊事件發生後,一些在烏蘭巴托的中資賓館、飯店只是按照蒙古法律變動了原有漢字招牌的規格,並非像日本媒體所稱“不敢再用漢字招牌”。記者27日特意走上烏蘭巴托街頭,依然在街道兩旁看到不少漢字招牌。

  事實上,從1990年蒙古過渡到市場經濟以來,國家經濟一直未有大的起色。尤其是近年來,國內腐敗現象嚴重,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老百姓不滿情緒日益增長,社會治安也每況愈下。在這樣一種社會背景下,蒙古的民族主義有所抬頭。記者曾在烏蘭巴托最豪華的購物中心門口遭遇“碰瓷”,被七八個青年人敲詐了6000圖格裏克(約合人民幣40元),原以為這類活動就是針對中國人,可是後來與蒙古員警一聊,才知道韓國外交官、日本商人及西方人都有過類似經歷,並非只針對華人。當記者和蒙古朋友聊起針對外國人的襲擊事件時,蒙古朋友說,由於近年來治安狀況不好,不光是外國人,就連蒙古人自己也缺乏安全感。

  在蒙華人未受排擠

  近年來,隨著中蒙兩國在各個領域合作關係的不斷深化,兩國人員往來越來越多,中國已連續幾年成為蒙古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投資國。在蒙中資企業目前已超過3000家,其中賓館、飯店約100家。這些企業在蒙守法經營,同時為蒙古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崗位,而且大部分企業經營狀況都還不錯。記者有許多中資企業的朋友,他們並沒有因個別襲擊事件動搖信心。

  蒙古方面每年有超過40萬人到中國旅遊、看病和做生意,蒙古人對中國也越來越瞭解。仇華、排華在蒙古絕不是主流。記者在烏蘭巴托經常打車、購物,當計程車司機和售貨員得知記者是中國人時,不但沒表現出任何不友好,相反,許多人還努力用並不流利的漢語與記者聊天。記者的孩子在烏蘭巴托的一所私立英語學校上學,班上的蒙古老師和同學對他也都十分友善。凡此種種,可以看出,日本媒體描繪的蒙古排華並不是事實,蒙古國內的民族主義問題被嚴重誇大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