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性壟斷縱橫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6 07:59:22  


  中評社香港8月6日電/最近,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原則通過中國第一部《反壟斷法》(草案),準備經修改後將其提交給全國人大通過,該法最令人關注的是行政壟斷,也就是事實上的制度性壟斷。

  財經文摘文章稱,壟斷與競爭是一對矛盾共同體,二者看上去水火不容,可以說,凡是市場競爭充分的地方,壟斷都無藏身之地。市場壟斷與自由競爭、經濟民主與政治獨佔,成爲資本世界矛盾交織的熱點,它們一進一退,互相指責對方是邪惡的化身。

  文章分析,祗有妨礙競爭的經濟控制才是壟斷。資本主義脫胎于封建的生産關係。在資本主義早期,特權賦予下的壟斷權力(特許權)成爲商人追逐的對象,因爲這意味著不必遭受市場風險就能獲得高額利潤。但能享受特權的畢竟是少數,由壟斷限制了其他商家的進入,在英國伊利莎白一世時代就遭到社會的普遍反對,被認爲是特權等級在向正在發育的資本主義經濟領域的滲透。400多年的歷史變遷,英國自由競爭模式在美國結出絢麗的果實,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反壟斷制度,社會內部能够在消除特權的前提下走向和諧,保障市場在競爭中得到充分發展。

  另一個極端是一些後發國家,特別是延承了前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的社會主義國家。經濟資源的集中配置固然能對落後國家的經濟發展起到“助飛”的作用,但特權保護下的制度性壟斷一旦進入市場化階段,其猙獰面目立即暴露于世人面前。例如利用壟斷地位,强化集團和部門的剩餘分配權,化公有資源爲小集體圈子內的集團甚至個人所有,成爲社會腐敗的難兄難弟。或者利用其壟斷地位,毫無顧忌地提高價格或增加收費。中國目前的狀况,就是這個特徵的鮮明寫照。

  歐洲的一些大陸國家,比如法國和意大利。這些國家同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制度性壟斷程度在英美和後發國家之間。在全球化步伐加快的今天,它們也遊離于市場化與自我保護之間。由於過度信賴壟斷帶來的短期利益,在工會力量强大的現實面前,這些國家在改變國有壟斷行業的進程中步履蹣跚。

  文章表示,對於市場自髮形成的壟斷,如果有一套嚴密的制度防範,將會在最大程度上保持經濟社會的和諧。但制度性壟斷的破除,顯然要複雜得多。在提倡經濟民主和政治文明的今天,反壟斷是市場經濟生成過程中必然歷史邏輯關係的自發結果。中國如果制度瓶頸不解除,反壟斷不過是左手反右手的遊戲。

  文章指出,在資源高度壟斷條件下,經濟也可以發展到一個高度,但很難持續,極易發生金融危機,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風險也在積聚,其速度甚至可能超過經濟增長,處理不當就會爆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