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王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
http://www.CRNTT.com   2020-12-16 00:21:52


王傑(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張爽)中共中央黨校教授王傑在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上表示,中華文明延續數千年而不衰,中華民族在磨難中日益強大,走向復興,其重要的價值根源之一,便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深厚底蘊提供著精神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根與魂,也是民族文化價值認同、民族成員精神聯繫的最重要紐帶。

  以下是發言全文:

  各位來賓、各位學者,大家上午好。剛才聽了樓宇烈先生和葉小文先生的發言,很受啟發,下面我想接著兩位先生發言中提到的幾個問題,談點自己的感想,與大家分享。

  首先,關於人的立身之本。中國傳統文化認為,人之所以為人的底線在於禮義道德良知。這個問題在中國文化早期,是以人禽之辯、君子小人之辯的形式出現的。荀子認為:“水火有氣而無生,草木有生而無知,禽獸有知而無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水火有氣但沒有生命,草木有生命但沒有感知,禽獸有感知但沒有道德禮儀,人有氣有生命有感知有道德禮儀,所以是天地間最為可貴的。人正是有了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有了是非、善惡、惻隱、美醜、榮辱之心,有了男女長幼尊卑貴賤之別,有了禮義道德良知,一句話,有了人之為人的基本道德規範,從而告別了野蠻,走向了文明。這是人之為人的一個底線,也是中國文化的底色,是中國文化對人的最基本看法,具有濃濃的道德色彩。

  其次,關於誠信。小信誠則大信立。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早在春秋時期,晉文公就說:“信,國之寶也,民之所庇也。”信用,是國家的寶物,是保護百姓賴以生存的根本。《論語》中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謹而信,泛愛眾”。誠信是一個人在社會中交往的明信片,秉持誠信才能在社會中行穩致遠。荀子強調,“政令信者強,政令不信者弱。”政策法令取信於人民的,國家就會強大;政策法令失信於人民的,國家就會衰弱。《中庸》說,“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指真實無妄,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實實在在的,沒有虛假,作為天地萬物之一的人應該把追求真誠作為立身之本。在古人看來,誠是內在的品質,信是外在的表現,內誠於心,外信於人,只有遵循真誠心靈的要求所做出的實在行為,才具有感染他人的魅力和力量。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