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仲平認為,胡錦濤訪英,意義重大。 |
中評社北京11月8日電╱北京知名國際問題專家、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今天為中評社撰文,評析胡錦濤主席的英國之行。文章全文如下:
11月8日,胡錦濤主席一行抵達倫敦。這是胡主席就任國家主席以來對英國進行的首次國事訪問,受到了中英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此次訪問,不僅對中英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而且對中國與整個歐盟的關系以及雙方在地區和全球事務中的合作,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英關系曾有過曲折。但隨著1997年香港的順利回歸,兩國關系中的最大障礙已經消失。英國雖然在人權等問題上對中國仍然持批評態度,媒體和公眾對中國的認識特別是政治制度還存在比較深的誤解甚至偏見,但近年來兩國關系已經進入了“快車道”,發展十分迅速。這一點在在經貿領域反映得最為明顯。2004年兩國的貿易額達到197億美元,較前年增加37%;今年上半年的雙邊貿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0%。英國不僅是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而且還是歐盟在華最大的投資國。截至今年6月底,英國對中國的直接投資(不含金融投資)已超過127億美元。同時兩國還確定貿易投資、金融、能源、教育、文化、科技、環境、衛生和可持續發展等為今後重點合作領域。
中英經貿領域的加深,推動了整體關系的提升。1998年兩國宣布建立全面合作伙伴關系,2004年又進一步升格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此相配套,兩國去年決定建立政府首腦年度會晤制度。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從2003年起中英成立了專門的工作小組,以加強兩國合作。該小組由英國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和中國國務委員唐家璇共同領導。目前雙方的高層互訪已經相當密集。英國財政大臣今年一年內就已兩度訪華。胡主席的訪問正是在此背景進行的,無疑將會在原有基礎上充實和深化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
英國是歐盟大國。近年來英國在中國與歐盟關系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中歐領導人年度會晤制度正是在英國布萊爾首相的極力推動下建立的。當前中歐關系發展勢頭良好,但也出現了新挑戰。最突出的是,歐盟內部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增大,公眾對中國經濟發展對其工作的沖擊存在擔憂,今年6月歐盟對華紡織品出口重新設限便是最新一例。此前西班牙發生燒鞋事件也反映了這一點。但英國的立場與主張搞保護主義的國家不同。它不僅反對限制中國產品出口歐洲,而且支持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布萊爾首相多次表示,中國的發展對世界來說是一個機遇,而非威脅,它不僅有利於改善13億人民的生活,也有利於世界各國的發展。目前英國正好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胡主席在此情況下訪英,顯然有利於保持中歐關系的良好發展勢頭。
胡主席訪英,還將對中英積極開展多邊合作起到積極作用。目前兩國在全球事務和多邊場合的合作業已開始。最突出的事例是胡錦濤主席今年7月應邀出席了在英國舉行的八國集團與五大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此外,英國還邀請中國參加巴勒斯坦問題倫敦會議、國際氣候變化對話會議等。中英一致認為,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際恐怖主義、跨國犯罪、貧窮、環境、流感等一系列問題日益增多。這些問題靠一個或幾個國家都難以解決。只有國際社會通力合作,借助多邊機制,才能夠有效應對。
今年9月,胡錦濤主席在聯合國成立60周年紀念大會上鄭重承諾:中國政府支持多邊主義。他在大會發言中明確指出,“只有加強多邊合作,特別是加強聯合國作用、維護安理會權威,才能有效應對日益增多的全球性威脅和挑戰,真正實現普遍安全。”中國和英國均為本地區大國,雙方又分別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因此有責任和義務在保持雙邊政治、經濟各領域合作勢頭發展的同時,認真思考雙方能夠在多邊場合共同做些什麼。這將是胡主席此訪的又一重大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