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哲競爭論:大陸印度能做的,我們不要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30 11:29:41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台灣的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昨天表示,台灣產業面臨微利時代,如電子、面板業的利潤很低,加上匯率、利率及稅制的調整,獲利更受影響,業界應該朝高附加價值發展,“任何大陸或印度能做的事,我們都不要做”,才能跟韓國、新加坡等競爭。

  據台經濟日報報道,李遠哲昨天出席中研院“2006年台灣經濟情勢總展望修正”記者會時,以生技產業為例指出,只有製藥跟做醫療器材兩條路,憑著創新跟發明,將想法轉變成產品,才能走出一條路。李遠哲說,生技產業與電子業不同,台灣在生技產業最欠缺的是臨床的醫學研究及開發變成藥品,且目前臺灣在法令上還有很多不適宜的規定,像是研發出來的藥物,必須先取得外國的執照,才能在台灣販售,這是很荒謬的制度。法令跟研究這兩條路一定要打通。

  日前各界對韓國及臺灣的競爭力討論不斷,李遠哲認為,根據購買力評價來看,臺灣的物價還算平穩,因此消費力較高,但國際競爭的重點是“國家”如何能團結,由上到下產生共識,讓大家齊心合作參與國際競爭。

  他說,新加坡政府的效率高,常常一筆錢就能做很多事,臺灣的法令卻讓大家不能合作,政府應該要定出方向,集合大家的力量。像是台灣明明有生技研發的人才,但太過於分散,政府支持生技的預算都被各單位瓜分掉了,真正的做法應該是大氣魄的集中投資,讓所有人才都用網絡連結起來才會有成效,這就是台灣所欠缺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