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港府應慎防稅務問題變社會問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0 10:57:15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香港財政司司長唐英年昨日出席電台節目及與政黨人士會面,聽取對銷售稅問題的意見;就銷售稅的開徵,唐英年一再表示,政府歡迎爭論,還說迴避爭論就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

  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唐英年這些說法,如果反映政府重視輿情民意,那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低估銷售稅這個「深水炸彈」對社會可能造成的衝擊,則恐怕不是一件好事。

  必須看到,開徵銷售稅,是一項稅務決策、經濟決策,但實際上,它同時又是一項社會民生決策,影響遠超單純經濟範圍。眼前各界人士和市民的初步反應已充分證明此點,儘管很多人士都同意稅基應該擴闊,但更多的是憂慮銷售稅一旦開徵對基層市民生活和社會安定帶來的影響。對此,聲聲「多聽意見」的政府絕不可掉以輕心。

  社論說,銷售稅的提出,最大衝擊在千家萬戶無一倖免,「人人得而徵之」,而這與本港傳統稅制和市民的稅務觀念大相徑庭。長期以來,市民大眾都相信,交稅是「有錢人」的事,公司企業賺了錢就交利得稅,個人有高收入或貴為「打工皇帝」自然就多交薪俸稅,甚至交得越多就越成功、越「威水」。對一般小商小販小市民而言,交稅還「沒這個資格」,與「稅」字從不沾邊,清靜得很。事實是,據統計,本港目前有三百四十萬工作人口,但需要交納薪俸稅的只有百分之三十五即一百二十萬人;也就是說,其餘二百二十萬在職人士都不用交稅,還有數以百萬計的非在職人士如老人、傷殘者、失業者、綜援人士就更不在話下了。

  但只要銷售稅一來,他們通通都將會「難逃稅網」,成為納稅人。這種轉變帶來的衝擊是不可以估量的,而且會是一種負面的、震撼的衝擊。他們會大聲疾呼:我們的基本生活還沒有解決、我們一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我們每個月的交通費不勝負荷、未來有病看醫生公立醫院又要加價……,怎麼,如今政府竟要「乞兒兜裡抓飯吃」,向我們開刀、要我們交稅?

  社論指出,毫無疑問,本港長期以來的稅基是狹窄的,但是,另一方面,亦必須看到,這樣一個比較狹窄的稅基,這樣一張比較「密孔」的稅網,卻在起著另一種稅務以外的作用,就是穩定社會、安撫民眾,令眾多升斗小民在貧富懸殊和生活重壓下感到舒暢一點、「順氣」一點、好過一點。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政府以巨額稅收用於支付社會福利和提供各項廉價住屋、醫療和教育,從而達到相對的公平與和諧,不也正是稅收制度的其中一項主要目的嗎?而本港長期以來建築於狹窄稅基上的稅制,是起到了這方面作用的,小市民稱幸,而多納稅款的中產人士、精英分子雖然也頗有微詞、感到不公平,但他們一方面滿意於自己的高收入,另方面亦明白到在此稅制下社會相對安定,自己和家人可以安居樂業、盡展所長,就算多「進貢」一些也是值得的。此種以稅制作為財富再分配工具、達成社會相對和諧安定的局面,是本港過去得以成功的基本要素之一。這種局面不應輕言打破。而銷售稅一旦開徵,名曰是為了公平,但更多的不公平感覺必由此而起。昨日致電電台節目的退休人士就慨嘆說,交了一輩子的稅,以為退休後就可以「無稅一身輕」,誰知又會被銷售稅纏上;更有小市民憤怒的說,政府大幅減低薪俸稅,只是「益」那些高薪人士,我們不會受惠,但銷售稅每一毫子我們都要從腰包裡掏出來。……

  前天公布的最新數字,四至六月,失業率重上百分之五,有十八萬人無工開,青年失業率更高達百分之二十一點九。開徵銷售稅,能不慎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