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難住凱恩斯學派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1 07:09:44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近日,彭博新聞社播發了美國William pesek教授的文章《中國精神分裂式的繁榮令凱恩斯派學者迷惑》。文章稱:中國目前面臨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雙重危機,一方面要創造就業機會來安撫民衆,一方面要抑制過熱經濟。中國政府正在採取極困難的平衡手段。

  國際先驅導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歐亞所所長張旭文章表示,這種“對中國經濟看不懂”說法,驗證了美國和凱恩斯學派經濟心理的脆弱。因爲,中國既不需要安撫民衆,也不存在通貨膨脹。中國的貨幣供應如果不充足的話,人民幣也不會如此堅挺,所以,通貨緊縮也祗是一種過時的說法。關於這一點,對於多少了解些經濟學思想史和經濟史的人都是常識性的東西,對這些,凱恩斯學者不祗是看不懂,而是根本就看錯了。

  凱恩斯學派曾經在第二次大戰以後,通過强勢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了“美元--黃金”的固定匯率制,美元也因此稱爲“美金”。經過了“美元荒”和“美元灾”的時代以後,在1973年7月,布雷頓森林體系徹底崩潰,代之以IMF新的“巴賽爾協議”。從此,浮動匯率製成爲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基本規範。美國的新經濟也是與這種變化相聯繫的。

  但是,現在無論是凱恩斯學派還是後凱恩斯學派都無法解釋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這正如凱恩斯經濟學造就了美國經濟的“滯脹”一樣。中國經濟的發展就是力圖避免擴張性財政政策與經濟局部過熱之間的矛盾,同時也盡量避免緊縮性財政政策與社會保障之間的矛盾。中國要走一條新路:在緊縮性財政政策和擴張性貨幣政策之間,尋求符合中國經濟的發展道路。

  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發展是一個十分複雜的事情:中國從傳統的計劃經濟轉變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本身就會迸發出强勁的增長力;中國地大物博,人口衆多,中國的經濟增長和發展是多元化的,抗震能力强;中國經濟處於增長和發展的結合部,要素的增長因素和體制的增長因素同時發揮作用,體制內的因素和體制外的因素也同時發揮作用;另外,人民幣對美元的昇值,已經到了7.99人民幣兌換1美元;美國是雙赤字而中國對美國是持續的順差……

  還有石油的因素,美國囤積石油,導致世界油價上漲——凱恩斯學派恰恰忽視了這一點:當一種要素昇值很高的時候,就會産生兩種效果:一方面增加産量,另一方面减少進口,這個規律也在對中國起著作用。按照凱恩斯學派的觀點:當微觀市場出現問題的時候,宏觀調控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反之,當宏觀經濟出現了問題的時候,微觀經濟就會産生巨大的協調力量。

  用一句話解釋凱恩斯學派的困惑:凱恩斯學派的錯誤成了中國經濟的反面教材,正因爲中國經濟的增長和發展回避了凱恩斯主義陷阱,才形成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無論是新舊凱恩斯學派,如果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那就不僅是凱恩斯學派的真正破産,甚至還可能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破産。美國經濟學家的困惑,恰恰是中國經濟的驕傲:美國靠美元優勢的時代已經成爲歷史,美國的經濟學家們應該深入地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經濟要素+非經濟要素+有效的調控+微觀市場的活力+雖然緩慢但穩健提高的人民生活水平。

  實際上,美國還犯了一個十分低級的錯誤,當美國通過提高利率來吸引國際資本的時候,就損害了歐盟的利益,如果沒有歐盟的資本和亞洲資本的支持,美國經濟就成了一片輕飄飄的落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