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書任(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廈門7月15日電(記者 海涵)7月13日上午,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大會在廈門舉行。會上,台灣青年林書任、台灣單車天使協會理事長楊民忠、廈門市海滄區海峽城鄉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李佩珍分享了他們在大陸的精彩故事。
台灣青年林書任分享了他從台北到北大再到大涼山的三個轉變。其一是身份的轉變,“現在在自我介紹時,我通常會說我是大涼山鄉青林書任,”“鄉青”指扎根於大陸鄉村的青年。2011年,在深圳做工藝品製造生意的林父決定去大涼山種橄欖做橄欖油。在北大求學期間,林書任就利用假期時間銷售橄欖油賺取生活費。林父說,他的夢想是做出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好的橄欖油,並計劃油橄欖在未來增種到10萬畝。被父親的執著和熱愛深深打動,林書任畢業後決定到大涼山與父親一起奮鬥。“要真正認識這個時代,就要到最基層。”父親講的這句話,林書任一直銘刻於心。
第二個轉變是情感的轉變。林書任說,在大涼山生活工作,“精準扶貧、脫貧攻堅”這些在新聞中看到的詞匯有了更具象的呈現。剛到大涼山時因語言不通而造成了一些的交流溝通阻礙,在村幹部的幫忙下,他們逐漸獲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他介紹,十年來,油橄欖種植產業帶動當地6800多農戶的年人均純收入增收3倍以上。“從隔閡到信任,從分歧到合作,從客客氣氣到親如一家,老鄉們臉上的笑容令他倍感欣慰。”
第三個轉變是觀念的轉變。林書任說,北大求學期間,老師和同學們所擁有的國際化視野和宏大的格局令他印象深刻。他們更多思考天下百姓的安危與幸福,而不只是局限在個人的自我感受和家人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