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2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社論說,看起來,修憲派似乎有聯手的跡象。這是個極複雜的組合,多數主張修憲的立委,是基於「自肥考量」,這是沒錯的。當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席次減半定案後,不少立委就等於面臨失業困境,他們亟思反撲之道,現在總算找到著力點,藉修憲,增加立委名額。
少部分立委,加上一些憲政學者,則是從憲政體制再定位出發,去主張修憲的,認為經過三次大選,「總統制」問題已經很清楚,此刻,不失為朝內閣制傾斜的機會。
當然,還有部分民意與政治學觀點,只想讓立委席次適度增加,以便使立院委員會的運作能合理進行,同時藉修憲,把「總統」與閣揆的關係做清楚界定。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民黨內,確有一股反馬的力量,想趁著修憲議題,集結而後伺機而動。這股力量又巧妙的,被陳水扁以及民進黨加以應用,而愈發讓當前的修憲主張,凝聚成一股音量龐大,成員複雜的鼓陣。
這問題有趣的是,那些主張修憲的人,有多少真的可以大聲講話?我們必須大聲說,檢視修憲主張者的標準,就是「要以人廢言」!陳水扁就沒資格講內閣制。當年其「國師」憲法學者李鴻禧,主張內閣制何其有名,後來卻朝「總統制」修正,與黨外時期同為內閣制旗手的胡佛教授分道揚鑣,目的不就是為了讓陳水扁能以相對多數選票當上「總統」?陳水扁何時誠心誠意支持過內閣制?
那些主張修憲的立委,民眾更該大聲問問他們,你說修憲有理,並非自肥,那感情好,你們就公開宣示,這修憲的主張,要附帶「日出條款」,全部自下屆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出後,再實施。這樣做,雖麻煩,卻可展示主張修憲的立委確實無私心想自肥。
憲政議題在台灣,從老蔣時代開始,就成為「執政者的工具」,到了李登輝手裡,依然是權力行使的考量,勝過長治久安之計。好不容易,在朝野共識下,獲致單一選區兩票制,立委席次減半等成果,如今在詭異的政黨政治盤算,以及國民黨內的權力鬥爭因素下,修憲話題再起,但哪個是新思維,哪個是經得政治理想的檢測?這類修憲盤算,一次又一次的上演,於民主到底有何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