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 :從近日幾樁案件看馬英九的困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9 08:59:09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中國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說,一如預期,在民進黨反制之下,立法院的罷免案於日前遭到封殺。民進黨立委將整個民進黨與陳水扁家族綁在一起,人民當然會記在心里,民進黨將來可能也會為此而付出代價。但是人民不滿民進黨是一回事,會不會將此不滿轉化為對國民黨與親民黨的支持,則又是另外一回事。 

  諸多民調顯示,不論第一家庭弊案如何延燒、執政黨政績如何不堪,總還有廿%到卅%左右的民眾表示他們仍然支持民進黨。這近三成民眾中當然有少數是基於偏狹的本土或族群意識,但也有不小比例是因為“無論如何不認為國民黨清廉”。最近數月陳水扁一家及其近臣所牽拖出來的諸多弊案,或多或少坐實執政團隊“貪腐”的形象;但是綠軍的貪腐卻不表示藍軍的清廉,因此藍軍期盼形塑“清廉對貪腐”的對比,則始終無法確立。坦白說,這才是國民黨最大的難題,也是馬英九面臨最大的考驗。 

  社論說,對絕大多數台灣人民而言,他們對馬英九個人的廉潔與操守是肯定的,因此不論綠軍的市議員如何質疑富邦與北市銀的併購案,馬英九的形象都依然清新。但是國民黨的整體形象不能只繫於黨主席一人;如果把該黨中常委、縣市長、立法委員、縣市民代表的名單攤開來看,就會發現其中不乏“與馬英九形象相左”的面孔。當然,縣市長與地方民意代表是靠選舉產生,而選舉又是靠基層實力長期的經營,短期之內很難有重大的改變。但是相信馬主席也了解:國民黨如果始終不改變,連權力核心也是由舊勢力所把持,其長期形象恐怕也不容易扭轉。 

  跳脫出罷免案嚴重的藍綠對決,從上周五上演的兆豐金經營權爭奪戰,也許更能看出國民黨政黨形象的弱點。在兆豐金股東大會前一天,民進黨立委林重謨指出,兆豐金案是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縱容某中常委及其家人的結果。這樣的評論聽似荒誕,也與社會大眾的批評焦點(台灣行政院與財政部)相異,但是仔細想想,卻值得馬主席反省檢討。兆豐金改選董事案民間批評最力的概有三點,其一是金管會莫名其妙地“自動核准”了中信金擴大地盤的插旗;其二是台灣財政部對徵求委託書的消極“不作為”;其三是刻意迴護持股微不足道的官邸人馬鄭深池。 

  但是台灣金管會自動核准也好、台灣財政部不作為也好,充其量只是處理程序上的顢頇。事過境遷之後,大不了財政部長下台、行政院長道歉,社會大眾對於程序瑕疵的批評恐怕不會持續太久。長期而言,民眾恐怕還是要以結果論斷是非。呈現在眼前的問題是:企圖五鬼搬運這兩兆多公營金控資產的,究竟是誰?這就像警察捉小偷的情節一樣:財政部維護公產不力,當然是警察保全維護的疏失,但是小偷搶奪公產難道不值得非議?鄭深池本身只有不到千分之一的持股,隻手難以遮天,那麼究竟是哪家財團一心一意想要吞噬兆豐金二兆多的國產?這財團背後是哪一個黨的勢力背景?一旦問到這個問題,那麼民進黨護產不力的缺失可能會被遺忘,而真正會激起人民反感的,恐怕是國民黨。 

  社論說,以過去幾個月的形勢來看,馬英九在黨內高層幾乎是隻孤鳥,不但在改革的努力上人孤勢薄,在清廉形象的塑造上更幾乎是單兵作戰。據悉在國民黨的內部會議中,馬英九詢及罷免連署總人數,竟然沒有一位黨工答得上來,可見馬主席一人之勵精圖治,似乎與整個黨機器之腐朽遲鈍形成強烈對比。政黨上下運作效率產生落差倒還事小;如果國民黨在清廉形象的塑造也讓馬英九一人作戰,那就事態嚴重了。在一次金改打消呆帳的除弊戰役中,壞帳金額名列前茅的不乏國民黨權力核心要員。在二次金改金控併購的逐利戰爭中,對開發金、復華金、兆豐金無役不與、吃相難看的也是國民黨大員。在官邸所涉多項弊案中,報載向吳淑珍曲意奉承的、送菜的、送表的、送日本房子的,又是國民黨中常委一家。 

  當年,施明德主席為了維護民進黨的清廉形象,對於在檢調搜索企業涉案人時到場關切的立委,就處以開除黨籍的重罰。相對而言,馬主席對於前述黨內大員的不予聞問,就顯得欠缺改革魄力。 

  社論最後說,我們要提醒馬主席:在官邸弊案野火旺燒之時,民眾可能還無法分辨清濁;但是在案情退燒退溫之後,國民黨究竟還有幾分可以傲人的清廉,恐怕就無所隱晦。到那個時候再談黨內改革,恐怕就時不我與了。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