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沖之鳥礁。 |
中評社香港4月18日電/被日本稱為“島”的沖之鳥礁,隨著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即將沉入海底。為了使這個遠離日本本土1740公里的“島”免遭沉沒,日本水產廳決定從下月開始,把日本東京海洋大學一位名譽教授經過18年研究而成的珊瑚蟲移植到“沖之鳥島”周邊海域,讓它們在那裏長大繁殖,最終使“沖之鳥島”變得更大。
《東方早報》引述日本《朝日新聞》昨日報道,日本水產廳將於5月起派專家前往“沖之鳥島”,利用新開發的技術,將該島四周接近海面的20萬至30萬個珊瑚蟲卵加以採集經由水槽培育後,在明年夏天再帶回該島四周的海底進行繁殖,以維持珊瑚的復活來確保日本主張的這個最南方“領土”的存在。
在此之前,日本都是把珊瑚的一部分切下來後移植到那裏,但是那樣做很容易傷著珊瑚,把它放到海裏後也很難再養大。而這位教授研發的新技術則可以使得珊瑚免遭魚類對它的侵害,讓它茁壯成長。
實際上,被日本稱為“島”的沖之鳥只是一片珊瑚礁,東西長4.5公里,南北長1.7公里。細長的橢圓狀珊瑚島內側只有兩處陸地,總共的面積不到10平方米。1987年以來,日本通過不斷努力,使這個不足10平方米的礁石成為人工“島”。“沖之鳥島”的基礎是珊瑚,沒有了珊瑚這個“島”也就要土崩瓦解。
除了防止沖之鳥礁下沉而在其周圍種植珊瑚外,日本方面還計畫在該礁上進行若干基礎設施建設,最終使其成為能夠維持居民生活的“島嶼”。而日本之所以在這塊不足10平方米的人工“島”上不惜代價,其目的就是為了把該“島”周圍200海裏水域劃定為自己的專屬經濟水域提供根據。然而,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要設定專屬經濟水域必須要以自然形成的陸地為根據,而不是人工築成的“島”。
對於“沖之鳥”的爭論,中國外交部有明確的說法,認為“中日雙方的爭議在於‘沖之鳥’礁的專屬經濟區的問題,而不是這塊礁石本身的問題”。
中方對“沖之鳥”礁本身沒有主權要求。中方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121條“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並認為“沖之鳥”是岩礁而非島嶼。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島嶼周邊可以有200海裏的專屬經濟區,如果不是島嶼,自然沒有上述權利。
沖之鳥礁(中國方面認為是岩礁而不是島嶼)是日本最南的一個珊瑚礁,位於北緯20度25分,東經136度05分,距東京以南1740公里。日本方面的描述為,“高約1米,由直徑僅為數米的兩塊岩石組成”,中國方面則描述為5塊岩石,漲潮前有5塊岩石露出水面,漲潮時僅有兩塊岩石露於海面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