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增長如何面對能源短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7 07:38:03  


  中評社香港4月27日電/成品油漲價,農用機械以及農用車輛使用成本上昇,服務價格勢必也要水漲船高,這筆負擔怎麽消化? 
  經濟參考報文章分析道,儘管國家給予相應補貼,讓農民的損失不至於太大,但是從中國能源供應的長期趨勢看,電、煤、石油等資源的短缺與漲價將成爲困擾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面對生産成本的不斷攀昇,農業生産亟待形成新的增長模式。 

  本來中國不少農資産品就處於供不應求狀况,每到春耕大忙季節,重要農資價格都會出現比較大的波動,再加上能源短缺所帶來的漲價因素,農業生産的獲利空間就會受到進一步擠壓,這既影響農民的切身利益,同時對穩定中國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也很不利。當然,國家對農業的各種補貼和扶持政策會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農民的種田積極性,但是現實情况往往是政策優惠趕不上一些生産資料的漲價幅度,對農民的優惠政策有相當一部分被抵消掉了,農民能够到手的實惠時常很有限。 

  如果說能源短缺的現實很難改變,那麽需要改變的祗能是現有的農業生産方式。消化漲價因素最主要的是設法降低生産成本,而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産仍然在沿襲傳統耕作方式,對於節約使用能源的要求顯然不能很快適應。所以,大力發展節約型農業正當其時。應該在保證農産品産量和質量的同時,通過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産,提倡科學使用化肥、農藥和農膜,以及推廣使用先進適用農機具,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等措施,有效降低生産投入,以抵消成本投入不斷增加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發展節約型農業,除了生産技術和手段方面的變革之外,還必鬚根據現階段中國農村一家一戶小生産方式的特點,積極推進農業服務組織和管理機制方面的創新,鼓勵和引導農民加入各類專業化合作經濟組織,讓分散生産的農民藉助合作化力量,有效提高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