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源的"春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30 07:21:48  


  被高油價推向前台

  能量通過植物的光合作用儲存下來,成爲人們可以利用的能源。薪柴、農林作物、農作物殘渣、動物糞便和生活垃圾……都是能量之源。生物能源蘊藏量巨大,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産的生物燃料量,就相當于目前人類每年消耗礦物能的20倍。

  石油越來越少、油價越來越高,能源危機加劇的趨勢迅速將生物能源推向前台,開始扮演“後石油時代”的新角色——過渡型配合能源。將它與汽油混合使用,可以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從而大大减少石油的消耗。

  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生物燃料主要集中在汽油領域,如利用農作物提取的燃料乙醇,按照一定的比例(5%~15%)與傳統的汽(柴)油混合,勾兌成合成油。

  巴西是利用生物能源的典範。巴西當年實施燃料乙醇的國家計劃,就是針對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做出的斷腕之舉。至今,巴西以幾十年的時間及百億美元的代價,提昇了國家能源安全,幷有效緩解了環境污染。

  法國人從油菜、大豆或向日葵等植物中提取二酯,添加到粗柴油中,利用甜菜、糧食、土豆等制取的乙醇,添加到汽油中去。法國前農業部長蓋馬爾就表示,用生物能源替代傳統能源,幾年後可使法國每年减少進口1100萬噸石油。既可减輕法國對石油的依賴,又爲法國農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

  生物能源的高成本使一些企業心懷疑慮。比如在法國,一些人認爲每桶生物燃料價格將達到80美元,約是目前石油價格的1.5倍。對此,法國政府表示,隨著技術的發展,生物燃料價格會不斷下降,將來有望將成本控制在每桶45美元。因此,這是充滿希望的産業。

  比爾·蓋茨投下信任票

  生物能源發展前景無限,世界各國紛紛加快産業化步伐。

  巴西在發展乙醇方面處於領先地位。據報道,巴西目前有320家乙醇生産廠,今後5年內還將增加50多家。巴西目前使用的汽車燃料中兌有25%的乙醇,而該國生産的新一代汽車可以完全使用乙醇爲燃料。爲了滿足市場需求,巴西有關公司計劃今後5年內投入約60億美元建設新甘蔗種植園和乙醇工廠。

  美國的乙醇産量自2001年以來已翻了一番,目前乙醇已佔美國運輸用燃料的3%。美國總統布什簽署的能源法案提出了今後幾年將乙醇産量再增加一倍的目標。歐盟提出到2010年使生物燃料佔燃料消耗總量6%的目標。德國已成爲歐洲最大的生物柴油生産國。

  法國更是提出在今後幾年超越德國,成爲歐洲最大生物燃料生産國。法國政府今年2月宣佈,計劃建設16個生物燃料工廠,使法國在2008年生産310萬噸生物燃料,其中多數是生物柴油,還包括乙醇及乙醇類燃料。届時法國生物燃料作物的耕種面積將達200萬公頃。使用這些生物燃料將减少700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據報道,目前法國生物燃料佔所有燃料的比重祗有1.25%。政府的目標是在2008年讓這一比重提高到5.75%,2015年達到10%。

  就連世界首富、IT界的巨頭比爾·蓋茨也不甘人後。去年底,蓋茨通過旗下投資公司嚮用玉米生産乙醇的公司Pacific Ethanol砸下8400萬美元,買入該公司525萬股優先股權。此舉等於是對生物乙醇燃料投下了一張非同尋常的信任票。

  此外,泰國、印度、澳大利亞等30多個國家都擴大了油棕櫚、大豆和椰樹等的種植面積,以便爲生物燃料廠提供原料。化解種糧與“種能源”的矛盾

  由於可耕地在减少,水資源逐漸缺乏,生物燃料作物的種植面積過大必然與糧食的種植産生矛盾。有統計表明,不管是美國還是西歐,在現有條件下,要使生物燃料佔到運輸用燃料的10%,就要拿出40%的耕地來種植“能源作物”。

  爲了解决生産瓶頸,法國一家機構提出了用糧食作物的副産品製造生物燃料的思路。

  法國國家農藝研究院發佈報告說,從玉米以及甘蔗或榖物中提取生物燃料的做法目前遇到了瓶頸。因爲到了一定程度後,生物燃料作物的耕種面積就無法繼續增長,否則將破壞糧食作物的正常種植。但有關專家發現,在歐洲每8000萬噸食品類糧食作物中,有一半以上是不能食用的皮、殼、薪柴等“副産品”。如果採用新技術,對這些物質加以利用,同樣可以生産很好的生物燃料。

  該機構指出,利用薪柴中的木質纖維素、麥秆等農作物的有機物副産品應是科研努力方向。因爲目前這類有機物在法國祗有0.5%得到了利用,其他歐洲國家也差不多。對這類物質的充分利用將完全解决生物燃料“無米之炊”的困局。

  法國國家農藝研究院還嘗試從森林中尋找生物燃料的原料替代物。該機構專家發現,密集種植速生小白楊,在它們6到8歲時,再砍伐加工,就可以得到大量可製造生物燃料的原料。每公頃林地每年可以獲得10到12噸的生物燃料。這爲增加生物能源原料開闢了新渠道。

  新技術降低生産成本

  目前,巴西乙醇的售價折合成油價約合每桶25美元,遠低於目前的原油價格。在美國和西歐,由於農作物種植季節比巴西等熱帶國家短、農作物産量低和工人工資高等原因,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生産成本在每桶60到70多美元,但已出現低於原油價格的勢頭。另外,美歐對生産生物燃料提供大量政府補貼,如歐盟向種植“能源作物”的農民提供每公頃45歐元的補貼,刺激了生物燃料的生産。

  飛速發展的新技術使生物燃料成本仍有大幅下降的可能。比如使用商業上已經可行的一種基因工程酶,就可以用植物來生産乙醇。加拿大一家公司去年秋天已建成首家使用麥秆生産乙醇的商業化工廠。英荷殼牌石油公司已向這家公司投資4600萬美元,用於建設一個規模更大的工廠。新工廠2008年投産後可年産20萬噸乙醇,估計成本僅爲每加侖1.3美元。德國一家公司在大衆汽車公司的資助下正在開發一種使用木材和麥秆等生産高級柴油的技術,預計2007年使用該技術的商業化生産廠將投産。

  美國能源部的一項研究表明,僅在美國,使用新技術生産的生物燃料到2030年可替代現有的30%的汽油消費量,同時又不會影響糧食生産或改變土地用途。

  來源:半月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